“场权”、“市息”与乡村社会.doc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场权”、“市息”与乡村社会   摘要:在四川地区,乡村中的集贸市场被称为“场”。民国时期,四川地区大量存在着的相邻两县交界地区的“场”,因其行政管辖和捐税征收问题,极易引起接壤两县基层政府、基层官吏、捐税包商及普通乡民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纷争。我们以此为视角,聚焦于1939年南部、阆中两县各种利益主体围绕着双柏垭场管辖权而展开的争斗,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场”这一特定经济社会空间中所存在的矛盾斗争和利益纠纷。   关键词:场;集贸市场;市息;管辖权;乡村社会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清末政治动荡中的成都旗人社会”(项目编号:skq2013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四川省县级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13XZS026)   中图分类号:K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05-0106-08   在经济相对落后、财源相对匮乏的传统乡村社会,“场”不仅是四川乡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舞台,是他们从事商业以及社会交往活动的空间,也是涉及基层政府财政收入的税收来源之地,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民国时期,四川地区存在着许多相邻两县交界地区的“场”。由于这一特定经济社会空间中各种利益主体围绕着“场”的管辖权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和利益纠纷,因而以1939年南部、阆中两县对双柏垭场管辖权的争夺为例,不仅是以独特的视角对此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而且是以鲜明的个案研究去理解“集市空间”何以“演化为政治实践的场域”,从而对“集市场域”这一“乡村政治研究的新领域”作出些许有益的补充。①   一、双柏垭场中的“场权”、“市息”之争   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除了有以“城”为依托而建立起的交易设施、交易场所外,在广大乡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集贸市场。在四川地区,这些乡村的集贸市场被称作“场”。小商贩、手艺人、修理工和其他提供各种劳务的流动人员“按照每个集镇的集期依次巡回于各个集镇”②。普通乡民则通过“赶场”的方式出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或购买家庭所需的商品。在乡村集贸市场中,不仅“有交易行之设”,而且“有官秤、官斗衡量(但各地极不统一),收取秤捐、斗捐”。“农户卖货”,“在交易时”须负担此种捐税。③ 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区的乡村集贸市场中买卖各种物品时出售者所缴纳的捐税,即是“市息”④。“每场出息”,名义上为地方人士“藉公组织”所收取,实则为“少数人享受”,“据为祖遗”,世代继承,“不曰某场属某姓,即曰某行属某族”。⑤ 即使20世纪30年代中期四川地区的基层政府开始实行招商竞包,“市息”也多是由地方的“少数人”所操控。民国时期四川省各地的乡村集贸市场中,随着捐税种类和捐税数额的增加⑥,地方政权深入乡村社会,造成“营利型经纪的增生”和“营利型经纪体制的再生及延伸”。⑦ 不论是攫取“市息”的地方人士和基层官吏,还是披上合法化外衣的“市息”包商,面对经济利益之争时,皆尔虞我诈,甚而聚众械斗。南部、阆中两县交界地区的双柏垭场即是此种情形。   清光绪年间,双柏垭“东至天门垭,南至代笔垭,西至铁拐垭,北自场中分至亭子垭,均交阆中县界。”⑧ 双柏垭四周“均交阆中县界”,显然是南部县飞入阆中县的飞地。双柏垭北边的双柏垭场,“自场中分”,双柏垭场的北部地区理应属阆中县政府管辖,双柏垭场的南部地区理应属南部县政府管辖。尽管双柏垭场地处南、阆两县的接壤地区,且双柏垭地区“四面皆系阆土包围,与南土毫不相连”,但双柏垭地区“隶属南部,不受阆中管辖”。因此,这一地区“土地管辖混乱,最易引起纠纷”。⑨ 双柏垭地区和双柏垭场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此地极易发生各种纠纷,而且使双柏垭场管辖权和双柏垭场“市息”征收权成为南、阆两县长期争夺的焦点。自清宣统二年(1910年)至20世纪40年代,双柏垭“场案争执”持续三十多年,“场权”、“市息”之争不仅成为双柏垭场存在的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⑩   二、1934年南、阆两县县长“会衔布告”与1939年双柏垭场管辖权纠纷   尽管南部县双柏垭地区“居南边区”,且由南部县飞入阆中县境内,但这一地区“纯属南部”管辖。因而,双柏垭场“在南部报场立案”。{11} 双柏垭场“土劣领袖”{12}、“哥老巨魁”{13} 向尧云、向廷彦父子凭借自身势力,向南部县政府认包双柏垭场“市息”,取得了双柏垭场“市息”的征收权。{14} 而双柏垭场“市息”的所有权,则体现在如何分配“市息”收入。具体而言,双柏垭场的“市息”收入主要包括“肉税”、“斗息”两项。除了应上缴政府的税额和为王爷庙、水澄寺两所学校提供教学经费之外,“余息”应作“公益之用”。{15}“余息”名义上为“公益之用”,实则由双柏垭场市息包商向尧云、向廷彦等人所垄断。因此,对于与自身利益密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