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1例临床误诊误治研究.docVIP

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1例临床误诊误治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1例临床误诊误治研究

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1例临床误诊误治研究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TMA)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tytopenic purpura,TTP),是以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神经系统症状、肾损害及非感染性发热为特征的内科急症,临床因其症状多样,牵涉多学科,极易被误诊、漏诊[1]。我们通过对1例血栓性微血管病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告并复习相关资料加以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患者男,49岁。以“发热伴头痛2周,皮疹3 d”为主诉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伴头痛,体温在378℃~38℃,午后明显,头迷耳鸣,偶有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黑便。自服去痛片、头孢胶囊不见好转。3 d前,周身皮疹,为进一步诊治于2010年8月12日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2年。查体:T369℃,P104次/min,R18次/min,BP150/90 mm Hg。神清语利,巩膜黄染,胸骨无压痛,躯干及四肢可见针尖大小及条索样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理诊正常。腹软,肝脾未及,肾区叩痛阳性,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血常规:WBC35×109/L,Hb768 g/L plt5×109/L。尿常规:Pro2+,BLD3+,尿糖2+。免疫球蛋白IgG1607 g/LIgA932 g/L,IgM 063 g/L,C3 190 g/L,C4 028 g/L。ENA谱阴性。ESR0 mmH2O/h肝功: TP709 g/L,ALB338 g/L,GLB371 g/L,TB1L 361 μmol/L,1B1L263 μmol/L。BUN1941 mmol/LScr1279 μmol/L,UA427 μmol/L,TC328 mmol/L,TG236 mmol/L。血糖1220 mmol/L。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阴性。ANCA:PR3b(),MpoAb()。超声:双肾肝胆脾正常。临床上初诊为2型糖尿病,感染性发热病毒感染。给予血糖及抗感染对症治疗,不除外重症感染导致血小板减少,因血小板明显减少,给予输新鲜血小板10u后达 15× 109/L。骨穿示增生性骨髓像,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畸形。病情迅速进展,入院第二天出现癫痫样抽搐昏迷,体温39℃,脑电图广泛轻度异常。脑CT扫描未见异常。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点,丙种球蛋白20 g/d静点,大量输注血浆。网织红细胞三天分别为0031,0038,0106,入院第三天查外周耳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小,畸形,并可见破碎红细胞裂细胞6个。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略高于正常,诊断血栓性微血管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拟行血浆置换治疗,但患者病情危重,迅速进展,入院后第4天死亡。 2讨论 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并非少见,国内外报道占ARF发病率27%~1209%,且有上升趋势,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2]。本例患者急性起病,病情进展急骤,具备了血栓性微血管病典型表现,监测末梢血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并查到了畸形破碎的红细胞,临床排除了 DIC,据报道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一定风险,患者可以发生突然的恶化,同时加重栓塞,一般血小板输入用于危重的患者,其使用严格控制在合并有严重的危胁生命的血小板减少和/或需要外科治疗或一些侵入性检查治疗的患者[3]。该患者血小板明显减少,输注血小板后病情无明显好转,且出现了抽搐和昏迷,是病情的发展加重,还是与输血小板相关,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但严重出血风险的血小板低值与危重表现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该患者免疫球蛋白多克隆增加,是否有免疫系统疾病尚不能完全排除,据报道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因素,在血浆置换基础上,可试用短期的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4]。 分析延误诊断及治疗的原因:首先临床医生对血栓性微血管病认识不足,不具备全科知识的医生对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特点不甚了解,加之对本病临床复杂症状无一定规律性是延误或误漏诊断的主要原因[5];其次忽视重要阳性体征,未能采取相应的检查手段,如贫血、黄疸应注意查找其相互联系;再次临床医生往往先入为主、盲目满足某一诊断、思维片面,最终导致在疾病治疗上出现一定的偏差。 综上我们认为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诊疗水平首先提高对本病认识和警惕性,要详细询问病史、认真全面查体是防止误漏诊、获得正确诊断的前提和关键;其次重视相关检查,如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动态变化、网织红细胞增加、血浆结合珠蛋白减少、血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通常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特别是外周血涂片查到破碎红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