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贝枇杷糖浆
第一章绪论
1 中成药概念和中成药的特点
概念: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成药为辅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工艺成批生产的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可控的质量标准,可以直接供临床辨证使用的制剂,简称成药。
特点:有明确的功效和主治;严格的用法和用量;科学的命名和有效期;便于贮存和携带;毒副作用小。
2 中成药学的发展,各个朝代的代表作
先秦时期:《五十二病方》
两汉魏晋南北朝:《黄帝内经》 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首创麻醉药《麻沸散》 华佗
晋代:《肘后备急方》最早应用脏器疗法实例之一
隋唐时期:《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王思邈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本草纲目》
近现代时期:《中国药典》
3 中成药处方的主要来源
历代医药文献,经验方,医院制剂协定方和新研方
4 君臣佐使
君: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用量较大,甚至超过常用量。
臣:辅助君药治疗主病的药物;对兼病或兼证其主要作用的药物
佐:主要治疗次要见证的药物,但在本方中作用次于臣药;用以消除、减弱君药、臣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而又能起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反佐药是指在病斜太甚时,为防止拒药,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的药物
使:引经药,即利用其归经的特点以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5 中成药的命名
以处方组成功效命名:
以主药名称命名《益母草膏》;以成药功效命名清热解毒颗粒;以主药及其功效命名《柏子养心丸》;以组成药物味数命名《二妙丸》;以组成中药味数及主要功效命名《十全大补丸》;依主治病症命名《白带丸》;依味药加减命名《复方丹参片》
以方源、创始人及产地命名:
依制药处方原载书籍命名《局方牛黄清心丸》;依制剂创始人命名《使国公药酒》;依产地或厂家命名《云南白药》
以炮制方法,方药配伍,服用剂量及服用方法命名:
依炮制方法命名《石灰丸》;依方药配比命名《六一散》;依服用剂量命名《十滴水》;依服用方法命名《川芎茶调散》;
以成品的外观性状而命名:
依成品德颜色命名《紫雪》;依裱褙材料命名《狗皮膏》;
以古代哲理或寓意、夸张命名:
依古代哲理命名《定坤丸》:依寓意或夸张而命名《逍遥丸》;
6 常见剂型概念,优缺点
剂型:中药的形态,即中成药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临床应用形式,并与中成药的制法和服法 密切相关。
丸剂:
概念:用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剂型,分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
特点:一般吸收慢,药效持久,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藏都比较方便。
散剂:
概念: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药剂
特点:制作简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用量不易吞服,易挥发,潮解
膏剂:
概念: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
特点:
丹剂:
概念:用汞及某些矿物类药材,经高温炼制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
特点易发生化学反应,,避光,
颗粒剂:
概念: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特点:易携带,服用简便,易吸潮
胶剂:
概念:动物的皮骨甲用水煎去胶质,浓缩成愁胶状,经干燥后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
特点:
合剂与口服液:
概念:要采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液体制剂。
特点:用量小,易吸收,口感好,作用迅速,质量稳定,携带方便,以保存,但成本比较高。
第二章 影响中成药功效的因素—各标题
1 原料材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品种、产地、采收期、药用部位、产地加工、贮存
2 中药炮制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除去非用药部位与杂质、提高中成药疗效、改变中成药的主治、提高中成药的安全性
3 制备工艺对中成药的功效的影响:侵提工艺、分离工艺、精制工艺,浓缩工艺、干燥工艺、灭菌工艺
4 配伍组成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
配伍原则:遵循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5 剂型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利用度的影响,稳定性的影响
6 临床应用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辨证施治、药量、合并用药、服用时间、饮食
7.辅料对中成药功效的影响
药量:老年人用量适当低于成年人,小儿2岁以上可以成年人量的1/4,2~5岁的儿童用成年人用量的1/3,5岁以上可用成年人量的1/2.体弱者不宜较大用量,久病者应低于新病者的剂量。老年人开始少,后加多。伤势重者用量大,病轻者用量少
服用时间:一般来说,多少药物宜在饭前1小时服用,如滋补药,驱虫药;抗疟疾药饭前2小时,安神睡前,调经近经期
第三章 中成药新药的研究开发
1 选题原则:继承是基础,现代科学是手段,发扬是目的,临床是后盾,现代化是目标
2 处方来源:传统古方,法定处方,协定处方,民间处方,
3 组成方式:以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组成中成药新药复方制剂;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学研究成果,组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