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影》一本杂志的60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众电影》一本杂志的60年   金鸡百花影城位于北京最好的北三环边。米花机,可乐柜,电子公告板闪着红黄字符,大小影厅红椅蓝墙。大厅门口摆着电子游戏机,小孩子上去按两下,身后追着年轻妈妈。   普通的现代化电影院,差不多都是这种轻松热闹的样子,卖力招引主流观影群――青年人和孩子。一点也看不出,三十多年前,这里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内部专用的评奖、研讨电影放映厅。   周三中午11点半,3号影厅的门开了,满满的观众涌出来,大厅里的气氛骤然不一样起来。他们几乎都是白发,大都穿黑、灰、咖色衣服。一两个穿海魂衫的年轻姑娘夹在中间,特别刺眼。老奶奶说着今天的电影不错,是难得的文艺片:“现在总是演撞车、爆炸,看得人眼晕!”   81岁的马锐夹在散场人群中。每周三影协会员可以来此免费看包场,这位《大众电影》的前副主编几乎每次都来。   即使已经过去30年,马锐仍然能骄傲地背出1981年世界四大通讯社同时发出的一则消息:“世界上以一种文字发行的刊物,发行量最大的是北京的《大众电影》。”965万份的发行神话,至今无人超越。现在,这个数字跌到了3万。   2011年初,和马锐一起搭档十多年的老社长崔博泉离京赴沪,大年初五,为杂志现状嚎啕大哭。按《大众电影》摄影师周雁鸣描述:“现在的《大众电影》没有社长、没有主编、没有发行部、没有广告部。”也没有摄影师。“这么好的品牌被毁了!”而《大众电影》现在的团队认为,其实杂志运行正常,外界的关注只因当年太辉煌,对比太强烈――这本曾经最辉煌的杂志走过的60年,是整个时代的60年。      创刊:   我们每个人象唱着歌一样地生活   45年后,已经74岁的《大众电影》第一任主编梅朵还记得1950年6月1日,在上海市江西路四马路汗尔尔登大楼362号创办《大众电影》的那一天。当年简易的二层楼此时已成了一所中学,每次路过,他仍会回想起那间偏南屋子里发生的种种:“我们都沉浸在解放初期的热烈气氛中,一种将要实现人类理想的希望,使我们每个人像唱着歌一样地生活。”   后来任副主编的唐家仁那时和梅朵一起,“像??着一块砖、一块砖地建筑着《大众电影》这座房子。”他自豪地记得,《大众电影》创刊那一年,也是法国的安德烈#8226;巴赞创办闻名世界的电影期刊《电影手册》那一年。   《大众电影》创刊号大32开,正文30页,画页极少,定价旧币1500元,只有封面和封底彩色印刷,却还选用了黑白电影的剧照。封面上,外国小男孩捧着水杯抬头仰望,眼睛忽闪明亮,那是苏联电影《团的儿子》中小英雄凡尼亚的剧照,贴合儿童节主题,也代表了梅朵们的希望:“解放了,我们自由了,我们当然应该拍自己的电影,办自己的电影刊物,写自己的文章。”   没有什么钱,就依靠过去办《剧影丛刊》留下的一些纸头上马。编委会的名单赫然耀眼:编委主任夏衍,编委于伶、姜椿芳、杨帆、陈白尘、钟敬之……创刊号试印1万册,很快售罄,又连续加印了3次,还是供不应求。   唐家仁戏称当时编辑部只有“四个半”人:四个专职的编辑记者加一个兼职来搭把手的。半月刊的组稿、编辑、设计、采访、校对到印刷、发行,“四个半”全担了。   “每到校对的日子,大家一齐去到印刷厂,整整干上一天,一人吃一碗阳春面,高高兴兴地去,高高兴兴地回来。相互之间总是那么亲密无间。”此时梅朵还兼任着《大众戏曲》的主编和《文汇报》文艺副刊的主编,从早到晚忙不停:“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稀奇,我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精力,同时担负那么多工作?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一种为了美好理想而全力以赴的精神在驱动着我的生命。”   这正是梅朵神往的状态:把全部生命投入工作。然而新生活崩塌得如此迅速,仅仅两年多后,因为在香港时曾与作家胡风有过交往,梅朵被撤去《大众电影》主编职务。受到冲击的不仅是主编。同年,对电影《武训传》的大批判展开,“文艺整风运动”开始,《大众电影》停刊整改,不久迁到北京复刊,《新电影》杂志并入。“由于思想紧张,所以版面上也不如刚开始那么生动了。”唐家仁回忆。   1957年,梅朵在“反右”运动中被彻底打翻,划为“右派”,先后送到河北、山西的农场和煤矿,劳动改造二十多年。   1962年秋,《大众电影》迁回上海,与《上海电影》合并。1966年,《大众电影》出完第六期(总第306期)后,宣布停刊。   上海电影局大院的批斗会场上,打了红叉的《大众电影》经常铺一地。台上“黑帮”低头弯腰接受批判,台下红卫兵小将们津津有味地翻看《大众电影》。      复刊:   就是要美??被称好色之徒也要美   梅朵平反回到上海时,已是1979年。当年意气风发的文学青年,已经被折磨成了瘦骨嶙峋、病痛满身的白发老者。梅朵扑向新生活,要把失去的旧岁月加倍找回来,开始创办《文汇月刊》。   正是整个中国万物复苏时,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