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的申报.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的申报

营养素补充剂 研发中的注册申报问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李可基 微量和宏量营养素 营养素补充剂 定义: 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为目的 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 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 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形式:胶囊、片剂、冲剂(20克)、口服液(30毫升) 普通食品一般不得作为营养素补充剂 与营养素强化剂的区别 以食物为对象和载体 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加入食物 食物和营养素品种的使用范围和剂量有特定限制 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问题,如母乳化奶粉 针对全民普遍存在的某些特定营养问题,如碘盐 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的保健食品的区别 不能声称营养素补充以外的保健功能 不需要进行特定保健功能评价试验 营养素的品种和用量有明确限制 营养素的原料来源有特殊限制 适宜人群更明确具体 配方及配方依据 营养学基础知识 营养素供给和缺乏状况 剂量的计算 文字的组织 配方成分 营养素补充品种:维生素和必需矿物质元素 加工需要的辅料:以满足产品工艺需要或改善产品色香味为目的,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可以补充的营养素品种 维生素:A、D、E、K、B1、B2、pp、B6、B12、叶酸、泛酸、胆碱、生物素、C、胡萝卜素 矿物质:钙、镁、钾、铁、锌、硒、铬、铜、锰、钼 不适宜补充的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等 碘:普及碘盐政策 膳食纤维、磷、钠、氟、钴、镍、锡、硅、钒、砷、硼、锶、锂等。人群营养水平良好,没必要补充;科学认识不足、安全有效摄入量不明确。 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等 植物化学成分 配方依据 补充目的 各种人群的营养素供给水平 不同人群营养素缺乏情况 拟补充营养素的功能 拟补充营养素的剂量 有关的科学文献依据 补充营养素的意义 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坏血病、营养性贫血、神经管畸形、赖皮病、克山病) 有关的慢性病(抗氧化、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免疫、衰老、血液稳态、神经系统功能等) 补充目的 预防营养缺乏 降低发生某些慢性推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 特定维生素和矿物质 不提供能量 任何补充品不能替代 膳食的营养功用 遗传使然(人类进化的历史上,食物一直是人类获取营养、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唯一途径) 宏量营养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微量营养素的安全途径 科学未认识的微量营养素 = 健康的基础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预防缺乏病 降低发生有关慢性病风险 营养素推荐参考摄入量(RNI) 指导个体和群体安全摄入各种营养素 预防营养素缺乏或过多的危害 根据现有科学知识制定 特定年龄、性别、生理特点、劳动状况的健康人 满足多数人营养需要的每日参考值 RNI在人群分布中的定位 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 的个人应用 推荐膳食供给量保证98%的人能够取得所需的营养素供给 摄入量推荐膳食供给量,并不意味着缺乏,只是存在缺乏的可能性 摄入量=推荐膳食供给量,也有较小的可能性发生摄入不足 个体营养需要量的差异 营养供给的时间概念 推荐供给量以“日”为单位给出,以便于计算 有些营养素应以几天到几周取平均值计算供给量 有些营养素应以几周到几月取平均值计算供给量 体内储存少 短时间摄入不足造成缺乏 排泄快、体内储存少的营养素应保持相应短的供需平衡时间 如维生素B1、B2、C 体内储存多需较长时间摄入不足才可造成缺乏 排泄慢、体内储存多的营养素应保持相应长的供需平衡时间 如维生素A、维生素B12、铁等 每日营养素膳食参考摄入量DRI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估计平均需要量(EAR) 推荐膳食供给量(RNI) 适宜摄入量(AI) 可耐受安全摄入上限(UL) 安全摄入上限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量 每日最高耐受量包括每日该营养素从膳食、强化食品和补充剂等所有来源的总量 对绝大多数人不致于损害健康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不一定向该营养素最高耐受量靠拢,以达到补充效果为目的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 一般健康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不致于损伤健康 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危险性增加 许多营养素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制定其UL,没有UL并不 意味着过多摄入没有潜在的危害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如果某营养素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UL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 如果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UL据强化剂 和补充剂,而不是总摄入量而定 我国一些营养素的UL 其他国家营养素的UL 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多的危险性 长期摄入某种营养素不足就有发生该营养素缺乏症的危险; 当摄入量达到RNI水平时,几乎所有的个体都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继续增加摄入量不会带来更多好处 RNI---UL间为安全摄入范围;发生缺乏和中毒的危险性均小 摄入量不超过UL水平不会对健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