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绍一门新的学科分支--比较人才学.pdf
第14卷第3期 宁渡大学学报(理工版) Vol_14Nu3
20叭年9月 oFNINGB0
JOURNAL UNIVERSITY(NSEESeut200l
编者按:缪进鸿教授从1991年开始着手构建“比较人才学”((hmparativetalentology)这门新
学科分支的框架把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划分为数学家、物理科学家、化学科学家、地球科
学家、生命科学家、医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下分几类)、文学家、史学家、音乐家、美术家、企
业家、军事人物、政治家等20余个群体同时,用4年时间,从上千名古夸中外各类杰出人物
的传记材料中.归纳出100个需要和可以相互比较的项目,如立志年龄、脱颖(而出)年龄、成
果旺盛期、磨难与磨难指数、跨学科教、职业数、民族出身、国别、籍贯、家庭出身、性格特征、
兴趣爱好、特长与不足、良师、益友、高徒、帮助最大者.影响最犬的书刊、学说,对立面人物
等在这一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多功能信息卡和相应的软件,将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比较的
内容、标准和方法规范起来:然后将各个群体的每位杰出人物的各个项目的内容.按照规
定.分别一一填入信息卡,并输入电脑.即可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缪教授为此特地写
了一本《信息卡填写指南》,供填写人员学习参考本文以“民族出身”、“脱颖年龄”、“成果旺
盛期”、“磨难指数”4个项目为例加以介绍,展示了这门新学科分支丰富多采的内涵及它可
能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一斑”.缪教授指出,今后继续停留在对杰出人物的一个一个的研究
上已嫌不够,需要同时开展群体研究和群体之问相互比较研究,否则容易产生“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倾向缪教授预言.由于科学技术发达.“比较人才学”的构建可能不需要像当
年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构建那样长的时间但它的构建有点像当年居里夫妇从几十吨铀沥青
矿废渣中提炼出l/lO克纯氯化镭结晶的过程.需要下大功夫综合分析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群
俸的大量材料,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和科学价值的东西来.缪教授最后指出.新生的学
科,有如初生的婴儿.刚出生都是相当丑陋的,也就是说,存在许多不足.但是,过一段时间
就会好看起来,招人喜爱因此,他衷心希望大家能提供帮助,不断改进它.完善它.让它更
健康更快地成长起来
2001年4月宁波大学举办的“教育-科技·人才”研讨会上,缪进鸿教授就“比较人才学”
发表了演讲,本文是在演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我们发表本文,旨在宣传、介绍这门新
兴的学科分支.以引起更多、更广泛的关注
文章编号:lO叭一5132(20叭)03,0093.05
介绍一门新的学科分支——比较人才学
缪进鸿
(人才问题国际研讨会杭州联络中心,浙江杭州永丰巷9号310003)
关键词:比较人才学;人才群体比较;脱颖年龄; 成果旺盛期;磨难;磨难指数
中围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B
请允许我,借《宁波大学学报》这个论坛,向大家简要介绍一门新的学科支分——比较人才学
收稿日期:2001一05—28
作者筒升:缘进鸿(1927一).男.擞族.浙江宁赦^.教授,原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
希望通过介绍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帮助西方国家没有“人才学”这门学科他们j{有“人力资源”(}1【l—
man
resources)这门学科“人才学”这门学科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才在中国国内出现和兴起的“比
较人才学”这个名字是1992年我取的当时我还商请原杭州大学外语系主任鲍屡平先生为它取了
一个英文名字——con、pafatw¨alcmobgy1998年我又拜托原浙江医科大学的张贻瑾教授去北京
登门请教她的老师——北大李赋宁先生,问取这个英文名字可不可以.得到他的首肯从1992年到
1998年,我先后在几个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采用了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似乎就这样定下来了十年
来.我通过因特网了解,也通过海内外有关学者专家打昕,究竟有投有人在从事类似我这样的人才
群体的比较研究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还没有找到一个月以前.我偶然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