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作品中的乡土情结书写.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光潜作品中的乡土情结书写.PDF

2015年 10 月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2卷第5期 Oct.2015 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2  NO.5 doi:12.3969/ j.issn.1672⁃0598.2015.05.014 朱光潜作品中的乡土情结书写∗ 袁玲丽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合肥 230009) 摘  要:朱光潜是说理文写作的高手。 对他作品中的事理解读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乡 土人情、乡村风俗和田园风景书写,这些极富皖西南地域风情的典型事例和意象,汇聚起来构 筑成一幅立体的清末民初皖西南山居图。 隐藏在说理文中的乡土情结书写,凝聚着作者浓郁 的家园意识和故土情怀,是成年朱光潜离开乡村天地奔赴城市生活的必然,是作者自然主义美 学和文学旨趣的体现,也是植根于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情结。 关键词:朱光潜;作品;皖西南;情结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15)05⁃0089⁃05     朱光潜生于清末皖西南桐城山区的一个偏僻 一、皖西南乡土人情 村庄,自幼便对语言文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六 戴 ·赫 ·劳伦斯说过:“每一大洲都有它自己 岁进入父亲的私塾,十六岁时考入桐城中学,二十 伟大的乡土精神。 每个民族都被凝聚在叫做故乡、 一岁时考取了香港大学,由此告别生活了二十多年 故土的某个特定地区。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都洋溢 的皖西南天地。 故乡桐城的田园山地和风土人情 着不同的生气、有着不同的震波,不同的化合蒸发、 构建了童年、青少年时期朱光潜对于世界最初的直 不同星辰的不同吸引力———随你怎么叫它都行。 观认知,而这些成长经历、记忆中的印象与认知感 [1] 然而乡土精神是个伟大的现实。” 20世纪初的皖 受,又在岁月的洗练中逐渐沉淀,转化成一个个典 西南山村依然是传统的男耕女织乡村生活,在童年 型的形象和意象,成为他一生创作时取之不尽的素 材库。 细读朱光潜的诸多说理文,不难从中发现频 朱光潜的眼里,最勤苦耐劳的当属一年到头耕种在 频出现的乡土人情、乡村风俗和田园风景书写,这 土地上的农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寒来暑 些凝聚了朱光潜故土情结的乡村田园场景和意象, 往,从不得歇。 家中的男孩,尤其是长子往往被寄 在参与说理的同时,也展示了一幅清末民初皖西南 予厚望,犹如每年预留的稻种一般珍贵。 男人们在 山村民居的传统风貌,营造出了一种质朴氤氲的自 外辛劳耕种时,女人们则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然气息。 闲暇时纺织绣花。 女子的针线盒是家庭的必备品, ∗ [收稿日期]2015⁃01⁃09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90)“基于语料库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研究”; 全国高校2014年外语教学研究项目(JS2014QTXM0068)“朱光潜的外语教育实践与理念研究” ;2015年中 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JS2015HGXJ0078)“朱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