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岩溶地区路基施工要点探究.docVIP

高速公路岩溶地区路基施工要点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速公路岩溶地区路基施工要点探究

高速公路岩溶地区路基施工要点探究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西部省份转移,今后在路基施工中将频繁面临岩溶地形对路基施工的影响,本文针对岩溶地区施工管理的要点及其特点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公路 岩溶地区 施工要点 一 项目概况 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起于靖西旧州排金村附近,接亮表至旧州连接线及规划的崇左至靖西高速公路,止于那坡县那圩村附近桂滇省界,与正在规划的云南富宁至板仓(滇桂界)高速公路相接,主线全长85.371公里,全线设置旧州(枢纽)、禄峒、三合、坡荷、那坡(孟屯)5处立交,同步建设亮表至旧州连接线、禄峒连接线、那坡连接线和那坡(孟屯)互通至百大连接线。主线及亮表至旧州连接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0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二 地质地貌 2.1 地形地貌 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位于云贵高原与广西盆地结合部,受内、外力地质作用影响,地形起伏剧烈、沟深坡陡。多为群山绵延,部分孤峰独起,其间沟谷相对平坦开阔,呈舒缓波状。公路沿线主要穿越了三个地貌单元,分别为:岩溶峰林区地貌、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和山间冲洪积小平地地貌。 岩溶峰林区地表水、地下水溶蚀作用强烈,发育有溶沟、溶槽、溶洞、石笋、石芽、石林,常与洼地、谷地相伴生,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剥蚀中低山区受构造运动等内力地质作用强烈,地势一般相对较高,后期经风化剥蚀切割,相对高度多小于1000m,地面形态表现为群山环绕、谷地狭长。山间冲洪积小平地区受周围山谷洪流洪积作用和山坡面流坡积作用影响,表现为堆积地貌特征,地形起伏小,多为平坦的台地,局部发育有小冲沟。 2.2 地质 2.2.1 区域地层 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位于云贵高原余脉六韶山南麓、广西盆地边缘的山地地带,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发展阶段。沿线所经过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系叠和第四系,其中以泥盆系、石炭系分布最广,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建造,部分地段为碎屑岩建造,分布特点是碳酸盐岩成大面积连续分布,碎屑岩只集中在几个背斜、向斜轴部,成小面积带状分布。 2.2.2 岩溶(落水洞、溶洞、溶槽、石芽) 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沿线岩溶区主要分布在K37+000~K58+000段,该段下伏基岩主要为泥盆系中上统融县组、东岗岺组以及石炭系黄龙组、大埔组、大塘组和岩关组的石灰岩层,局部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泥质灰岩等。由于区内构造复杂,褶皱频繁,断层、裂隙发育,沟谷纵横,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提供良好通道,形成较为多样的岩溶景观,沿线岩溶形态有溶沟、石牙、溶槽、漏斗、落水洞、溶井、天窗、溶洞、伏流、暗河、洼地、谷地、孤峰等。 三 处理思路 岩溶地区路基施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底承载力不均匀造成的路基不均匀沉降;溶洞、地漏等水流通道在降水或地下水位变化时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塌陷或路基水损害。 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处治,首先要从地质条件上弄清岩溶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然后再慎重确定处治方案。岩溶病害防治应遵循:细致勘察、提前预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可靠、易于施工,经济合理、综合处治,技术创新、注意环保的原则。 根据本地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特点,本项目针对岩溶路基处理确定以下处理思路:首先应进行详细现场调查,获知施工范围及附近区域的水源、水系分布;以前期调查结果为依据,采用盖板跨越、片石回填等方式对地漏、落水洞等岩溶地形进行处理;岩溶水的处理应遵循因地制宜、疏导为主、因势利导的原则,岩溶水量的估计宁大勿小,相应的排水建筑物也应宁宽勿窄,处理上疏导比堵塞好,桥跨比涵洞好。可采取截流、排泄、疏导、跨越、堵水等多种措施处理岩溶水。 四 岩溶路基处理方案 本项目中出现的主要岩溶形式为石芽地形、地漏、溶洞与落水洞,主要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如下: (1)影响路基稳定的溶洞,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在施工中均不应堵塞溶洞水路。 (2)路基基底的岩溶泉或冒水,不论用何种方法排出,均应保证路床范围的土石方不受浸润,不因温差作用而使水汽上升,聚集在路面基层下。 (3)路基基底的岩溶泉或冒水,可采用排水盲沟将水引离路基或设涵洞(管)将水排除,不宜堵塞;流量较大的暗河及消水沟,可用桥涵跨越通过。 (4)路堑边坡上危及路基稳定的干溶洞,可用干砌片石或浆砌片石堵塞。 4.1 石芽处理 本项目石芽主要集中在K37+000~K50+000,上覆有淤泥质粘土,局部出露地面,覆盖土厚度0~5.0m不等,最深处深达7米。因石芽形态、高度不同,造成路基底部强度和变形特性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将影响上部路基填筑的稳定性,易形成不均匀沉降、失稳等路基病害。针对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