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美术第8课课件
《大卫》 米开朗基罗 《大卫》 贝尼尼 《大卫》 多纳太罗 大卫三个雕塑比较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大卫》呈现出的是一个已经割下哥利亚头颅、战胜敌人的少年形象。他手持长剑,动作和表情都流露出胜利后的放松和自信的样子。 多纳太罗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米开朗基罗创造的是一个战斗过程中的大卫:他肩负石袋,手持石块,怒视前方,准备迎敌。他的动作和紧张的肌肉也让人感觉他随时准备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 这形象更充分地发挥了视觉艺术的语言特征,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因而比多纳太罗的《大卫》更具艺术价值,也深刻地揭示出这场战斗的艰巨性。 多纳泰罗 《大卫》 米开朗基罗 《大卫》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由此看来,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多纳太罗的《大卫》在当时有价值,但到米开朗基罗的时代就相形见绌了。 米开朗基罗对它进行了新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艺术创新又成为我们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另一个方面。 《吹笛的少年》马奈 《艰苦岁月》潘鹤 同样表达的是吹笛,它的时代性、地域性、创新思维是不同的 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三元次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元次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艰苦岁月》潘鹤 《艰苦岁月》生动塑造了艰苦斗争环境中的红军战士信念坚定,开朗豁达的光辉形象。成功地通过老战士吹笛子,小战士偎依身旁倾听的造型、体现出艰苦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1、品评式批评: 这种品评或判断方法主要产生于中国特点是不局限于单一的方面,而是从作品总体的气韵、神韵来判断作品的优劣。(神品、妙品 、能品) 常见的五种美术批评 六法论 气韵生动: 气韵指什么呢?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称为的“神”。 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 (元)王冕墨梅图 他所画家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LOGO LOGO 亲们~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一样重要的吗?第8课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渔笛清幽》 夏圭(南宋) 夏圭喜用一角半边的构图,故有“夏半边”之说,往往用寥寥几笔,表现出一个异常广阔、旷远的空间 晓雪山行图 马远 南宋 马远 世称“马一角”。是因为他绘画的构图往往将实景置于画面的一角 明成祖 朱棣 老朱:这是“残山剩水,偏安之物”呀,亲们~ 路人甲 路人甲:亲~老马老夏都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们以边角式小山小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全景式大山大水,开创了中国山水的新局面,受到了大家的追捧 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人眼中就不一样了呢?我们在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该怎样对其进行意义与价值判断呢?(如果不懂创作意图,下课问班长)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罗中立 《父亲》1980年 216 x 152厘米 时代背景:”文革”结束后不久创作的,”文革”时期 的艺术手法是”假大空”式 的。 罗中立用巨幅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中国最普通的农民形象。 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抒发着画家深层意志中的情感和对本土文化的深切关怀。 《父亲》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 “假大空” 式艺术 在文革其间形成的一种文艺现象。 文艺原则:”三突出“ 1,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2,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3,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表现以工农兵为主人翁的新时代,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使文艺成为 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 最后变成了一种虚假的程式,追求宏大和内容上的空洞,简称 假大空。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1452-1519)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后的晚餐 丁托列托 1592 ~ 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