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需要一座桥
从古至今,有两个职业一直受人尊敬,并且体现一个社会的良心、一者为医生,一者为教师。医者,医人身;育者,育人心。私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多的是与教育的发展相生相伴。百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青少年的教育对于国家是多么的重要。
从茹毛饮血的年代到如今的智能时代,跨越了几十个世纪,但是教育作为社会性共识一直在与时俱进。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当时更多的是技能的身教和信息的传达,而打一只兔子,填饱几个肚子,才是大事情。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有了“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雏形。然后,时间的长卷到了夏朝,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到了商朝,称为“序”,到周朝,称为“庠”。孟子有云“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说明了在办学功能这一点上夏商周三代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教人明确人的伦理的。再后来的教育机构大家就熟悉了,如官方的太学、国子监、翰林院,民间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以及各种私塾。直到现代,我国的教育形成了一个大的体系,关系着社会每一个成员,真正地实现了全民教育。
古代的教育一般只有两大教育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师传授学问,学生继承师志,并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师理念。因为古代的生产能力没有现在高,生活节奏自然慢一些,所以孩子在家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待在一起,做人的道理则由父母言传身教。但对彼时的教师与家庭来说,交流还是不够的。
如今的社会发展太快,有时快到灵魂跟不上,所以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人因?橛辛烁?多的内涵所以变得沉稳扎实,而这些内涵须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可能有人会说,知识的获取更多来源于自觉性学习。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不过俗话说,三岁看老,这说明世人已经发现了一个人的人生定格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有萌芽了。若是我们想向更好的方向改变,通过教育是可以实现的。而青少年教育对人一生的塑形相当重要,就像一座金字塔的塔基一定是最敦实的。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我们还记得启蒙时的诗词,却记不起氧化还原反应。
北美一直注重k12教育,即对青少年从幼儿到高中毕业这段时间的基础教育。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更注重的是寓教于乐,让学习在不自觉中进行,而且从认知、语言、绘画、识字、算数、右脑出发,实现全面发展。等到小孩进入小学,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注重其人格修养的培养。一个人的很多习惯、爱好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习惯和爱好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特别是家长一定要号准孩子的脉搏,对症下药,使其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对于我们国家的初高中生来说,因为学业的压力,大多数教师家长更关心学生的成绩,他们明明知道这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但是剧烈的竞争让他们无可奈何。虽然国情如此,但我们还是呼吁家长和教师多关心关心孩子体魄和心理的健康。一些传统的方法已经不太适用现代孩子的教育,如棍棒教育。现代教育提倡引导孩子,与孩子交流,交流过程中还得把握分寸。
可是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与学生的交流真的够吗?我们再细思一下,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又够吗?
前文有提到古代教育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不够,其实在现代,又何尝够呢?人们的生活乘上了快速列车,快节奏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停下来就意味着被淘汰。日夜兼程、疲于奔命成了社会的主旋律,一个成年人需要担负太多的社会角色,那么在家长这个角色他能抽出来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中国当下处于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留守家庭数量急剧上升,乡村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家长不能对孩子教育有着及时的了解,而城市工作生活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有心无力难以做到时刻关注,导致了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协作几乎没有。而在苏州,许多外地来打工的父母将孩子放在民办学校,父母因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孩子,但是绝大多数老人的思想都禁锢在他们的年代,基本上也是天然屏蔽了家校沟通。所以学校和家庭之间迫切需要一座桥梁,打破信息交流的壁垒,使双方信息对等,无缝对接。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伟大时代,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有多种选择,在信息传达与沟通上能更加快捷准确。目前,196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基本上都在使用智能手机,他们是移动互联网海洋里的一滴滴水。即时他们不太会电脑或者没有时间去捣鼓电脑,他们通过手机同样也可以获得比PC时代更多的信息。2015年初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互联网+战略必将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