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拱顶下沉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对比与研究
浅议拱顶下沉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对比与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山体深埋公路隧道和城市地铁隧道的不同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拱顶下沉的变化情况,说明拱顶下沉在山岭公路隧道,在岩质较好,围岩级别较高的情况下,拱顶下沉的量测主要用于判断围岩的稳定性。而城市隧道因其埋深通常较浅,且人口密集,周边建筑物和公共设施较多,拱顶下沉的量测主要用于控制变形。分析两种不同地质条件下拱顶下沉发挥的作用,并有效的指导隧道施工。
关键词:拱顶下沉 山体深埋隧道 地铁隧道 隧道施工
0 引言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及地铁的修建处于高峰期,山区高速交通通道的修建必将使隧道在工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且山岭隧道的围岩强度较高而且埋深较大,而城市地铁隧道因其埋深较浅,且地层以土层和土岩复合型地层为主。因地下岩土体和隧道工程施工本身的复杂性,隧道工程设计还不能完全反映施工时的具体状况,所以需要通过监控量测到的各种变形数据信息,为设计和施工单位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提供相关的参考,并及时地指导施工,以达到尽可能地保证隧道施工阶段的安全,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山体深埋隧道和城市地铁隧道的不同特点阐述拱顶下沉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1 工程地质条件
为了比较拱顶下沉在两种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的作用,现以黄山某公路隧道和南京某地铁隧道两个典型的工程实例进行比较。
1.1 黄山某公路隧道工程概况
黄山某公路隧道,隧道情况如下,隧道(桩号K7+751~K8+715)长964m,隧道净宽10.0m,净高6.93m。隧道位于花岗闪长岩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具丘陵沟谷微地貌特征,沟谷呈不规则的枝状。设计等级为二级公路,其中Ⅴ级围岩80.8m,Ⅳ级围岩383.2m,Ⅲ级围岩500m。洞身以深埋的Ⅲ级围岩和Ⅳ级围岩为主。岩体为主要花岗岩,是一种岩浆侵入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最突出的特点是是二氧化硅含量高,细-粗粒,等粒、不等粒或似斑状结构,一般为块状构造,岩体完整性较好,抗风化能力强,强度较高,围岩稳定性较好。区间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隧道开挖方式主要为全断面开挖,爆破方式为光面爆破,支护方式为新奥法锚喷支护和复合式衬砌。
1.2 南京某地铁隧道工程概况
南京某地铁隧道,地质条件如下:
本区间原地形起伏相对较大,但后期人为改造较大,地面高程在10.12~22.89m之间,属于侵蚀堆积岗地及岗坳沟地貌单元。沿线重要建(构)筑物主要为农花村经济适用房小区住宅楼,宁芜货线,南京南站落客匝道等。
场地自上而下地层主要为:素填土(层底埋深0.20~10.00m),粉质粘土(层底埋深1.50~13.90m),粉质粘土(层底埋深5.80~18.70m),粉质粘土(层底埋深2.00~27.00m),粉质粘土(层底埋深12.00~21.30m),含卵砾石粉质粘土(层底埋深12.00~23.80m),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底埋深4.00~29.40m),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区间隧道拱顶大部分为层粉质粘土和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洞身主要穿越地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和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质粘土。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不甚发育,对工程影响不严重。
2 数据分析与对比
2.1 黄山某公路隧道拱顶沉降分析
对于黄山某公路隧道,为了保证隧道施工阶段的安全因此制定了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其中拱顶下沉为隧道必测项目,通过测量观测点与基准点的相对高差变化量得出拱顶下沉量和下沉速度,其量测数据是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工序,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资料,拱顶下沉值主要用于确认围岩的稳定性。洞身以深埋的Ⅲ级围岩和Ⅳ级围岩为主,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以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为主,其中弹性变形在施工阶段即可以完成,而塑性变形则具有随时间增长不断增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支护,就会引起围岩失稳破坏。在隧道爆破开挖后进行初期支护,同时测点应在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在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后再进行下一轮的爆破和开挖,炸药在岩石中的爆破作用范围由隧道开挖面向围岩深部依次为粉碎区、裂隙区和弹性振动区。在爆破过程中主要有五种破坏模式:①炮孔周围岩石的压碎作用。②径向裂隙作用。③卸载引起的岩石内部环状裂隙作用。④反射拉伸引起的“片落”和引起径向裂隙的延伸。⑤爆炸气体扩展的应变波所产生的裂隙。在下一轮的爆破过程中,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引起周围介质扰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在爆破近区传播的是冲击波,中区是应力波,远区则是弹性波。弹性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为压缩波和剪切波,主要在岩体内传播,面波能量较大,主要沿隧道轮廓线传播。其中纵波由于能使岩石产生压缩和拉伸变形,它是爆破时造成岩石破裂的重要原因。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议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兴趣.doc
-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和学有效性.doc
- 浅议如何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doc
- 浅议如何提高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管理水平.doc
-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doc
- 浅议如何提高技工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doc
- 浅议如何提高抹灰观感质量效果.doc
- 浅议如何提高护士长管理实效性.doc
- 浅议如何提高电解铝用预焙阳极质量实践.doc
- 浅议如何提高煤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