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1章结课艺术.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结课艺术

结课艺术 古人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形象地称作“豹尾”。教学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要“其兴也勃,其收也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结尾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①一位高明的教师,常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有时,教室在片刻时间里笼罩着一阵“喧嚣的寂静”,悬挂在寂静之上的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突然,问号又变成一个更大的惊叹号,并伴随着学生、教师的欢呼声!①我国特级教师们都很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思;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等,显示了各自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 一、结课的作用何在? (一)何谓结课? 一个单元课时的结束,是依据课堂教学计划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任务,即完成课堂学习的步骤。需要教师对当堂课的讲授知识、技能等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并转化升华为行为方式方法。 (二)为什么要结课? 1.为什么要有结课这个环节? 2.有没有结课或结课有没有艺术有什么区别? 3.有人说: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据此,对结课有何启示? 从知识、学生、效益看作用: 系统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拓展延伸 激发激励、强化欲望、浓厚兴趣、持续探究 知识系统、学有成效、质量提高、全面发展 3.结课要做到适可而止。   结课时,提前或拖堂都是违背结课适可而止的基本要求的,教师要极力避免上述两种状况的发生。 4.结课要注意形式多样。   结课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结课方式。如果结课形式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课形式多样性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 三、教学结课艺术的形式与方法 教学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选用、机变创新。而不可拘于成式,死板单调。 (一)自然式结课 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便是自然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这种结课方式看上去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好像不讲究任何技巧就可使用这种方式,其实却往往是只有那些教学艺术技巧纯熟的教师,才能高水平地驾驭这种结课方式,并使之达到艺术的境界。 (二)总结式结课 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先启发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用于总结的语言不应是对所讲述过的内容的简单重复。如有个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完10以内数字后,为了使学生便于记忆,在结课时就根据每个数的形状把它编成了如下的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卖菜,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总结归纳的方式,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讲解要点,强调应掌握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也可以重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强化印象;还可以启示学生回忆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等等。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通过总结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①总结式结课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结课法。 (三)悬念式结课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②所以,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立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一般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的,用悬念式结课较好。如有位教师讲完等差数列后,下节课要讲等比数列,在结束时提出:数列20,10,5,2.5,1.25……的第10项是多少?这时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有的在一项一项地算下去,有的企图寻找什么规律,这位老师就抓住此时学生的心理说:其实第10项是很容易找的。等下一节课你们就知道了。③这样,学生一定很想知道这里的奥秘,急切地等着下一节课,并为上好下节课做好了铺垫。 (四)回味式结课 黄政枢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④回味式结课,即在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如特级教师于漪教《茶花赋》一文,在结束课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