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习俗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亳州习俗课件

做周年 父母死亡1 年或3 年,子孙至亲设供桌祭把,称“做周年”。有主牌的在家,无主牌的在坟地。供桌旁放一把椅子,即父母有一人健在;放两把椅子,即父母双亡。行礼时奏乐祭者在供桌前列队行“九拜礼”。礼毕,设宴款待。 婚丧酒席 婚嫁殡葬,城里有用“十菜席”待客的习惯。建国初,每桌7人,现在每桌8-10人。80 年代,农村用的“十菜席”是,先上4小碟:两荤两素凉拌,用以下酒;后上10大碗,以元宝肉、八宝饭、虎头鸡、家常鱼为主菜,其余各菜可根据情况灵活拼制。城市所用“十菜席”,先上6中盘:两荤两素两甜;再上10大碗,以虎皮肉、四喜丸子、家常鱼、八宝饭等为主菜,质量好于农村,且较少用肥肉。十菜席常随季节调剂,夏季多热汤,春秋多温拌。汉民席夏季不用羊肉。 旧时生产习俗 1、旧时有“立春不鞭牛”之说。据说若立春这天鞭打牛,则人有灾难。 2、过年不过“破五”(正月初五),不准喝糊涂(粥)。据说喝糊涂圪巴地。 3、正月开犁,在地头要焚香、放炮敬土地神。据说这样犁地不打犁铧。 4、不过“破五”,农民不开犁,木匠不开锯,裁缝不开剪,这些工具不外借。 5、不过正月初十不推磨(磨面),不用臼砸东西。因传正月初十是石头神的生日。 6、二月二日“长工吃大馍”。据说很早以前,只有富家二月二吃大馍,但长工不得食。后来长工说:“二月二长工吃大馍不打犁铧”。富者信以为真,每年二月二就给长工大馍吃了。 旧时商业习俗 1、生意人过年第一次见面,互相拱手说:“发财,发财。” 2、正月里花轿店第一次出赁花轿,木匠第一次出去干活,厨师第一次“上事”等,除给赁钱、工钱外,还要送一只公鸡,俗说:“大吉大利”。 3、早晨第一次卖货物,少赚钱,甚至不赚钱也要卖,因为是头一宗生意,图个顺利,俗说 “一利百利”。 4、出门做生意,早晨不准“放快”,即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如见了野兔,不能说“跑了”。 5、做生意出门碰见花轿,认为不吉利— — 人财两空;碰见发丧的认为吉利—发财(发出棺材)。 6、帐本要足一百页,九十九页也不用,因为“缺业”(页)。 7、过年贴上门春联,不准要帐。 生活禁忌 ?1、母鸡打鸣,认为作怪,不杀便卖。所谓“牝鸡司晨,为家之索”。杀鹅必须在十字路口忌在家杀。说鹅有“殃”(魂魄),人碰见了会有灾难。逢节日送礼,只能送公鸡,忌送母鸡。 2、同姓不婚。叶、黄两姓不通婚;马、牛、杨3 姓和郭姓不结亲;结亲认为不吉利。葛、皮两姓和于、郭两姓不住在一块,据说“犯地名”,是大忌讳。 3、亳州人忌说“出西门”,因为以前西门外是刑场。 4、练木不做床,避人死了“入殓”之嫌。 5、旧时学生忌用字纸作手纸,认为那样是对圣人的大不敬。 亳州习俗 常老师 亳州景点 亳州习俗 (一)春 节 农历正月初十,当地旧俗称“过年”。这天五更起床,先放开门炮,而后净手、焚香、点腊烛;男女穿新衣。下汤(下扁食)时,放鞭炮。饭菜做好后,不食。首先全家叩拜天地,保佑全家平安,而后再向祖宗牌位、尊长叩头拜年。饭后,全家主要成员带着火纸、鞭炮、祭品(酒、肉、果品等)到祖坟拜年。返家后,到同族邻居家给长辈行叩头礼,平辈互相同好。各家备麻叶(一种油炸食品)、花生、瓜子、麻糖等食品招待,至亲长辈给晚辈小孩压岁钱。拜年以午前为度,午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初二,带大馍、点心、麻糖等礼物到外祖父家,初三到姑母家,初四到岳丈家拜年。如误期,见面时需说明原因,否则受责。走亲戚、串朋友至正月十五日。城镇商店初五开始营业。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农村叫“小年下”。元宵晚上,屋内焚香、点腊烛,晚餐吃元宵。门外挂灯笼,放焰火,不论城市和农村,均灯火通明。灯笼式样品目繁多,有“红火炭”(用竹蓖扎的用红纸糊的灯笼)、走马灯、纱灯、龙灯、凤灯等等。当晚放焰火,大型焰火是群众集资办的,也有各家自行购买的。在屋外跑动燃放。建国后,迷信习俗废除,挂灯笼、放焰火、吃元宵之俗尚存。80 年代,高跷、“鬼会”、小车干旱船、戏剧等,均到街头演出 (三)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这天家家户户早起围仓。“围仓”即用青灰在院子里打麦场里撒成圆圈,最少要围三圈,中间放一撮五谷杂粮,用土或砖头盖住,以此祈求丰收。这天早晨,家家吃煎饼、大馍。歌谣云:“二月二龙抬头,打着犁子赶耕牛,大囤尖,小囤流。”建国后,农村仍有这一传统的习俗。 (四)清明节 清明节,男女盛装,携带祭品,远足郊外,添坟祭祖,俗称“扫墓”。在家里插柳招魂,以表示纪念。另外用柳条穿烧饼,挂在房檐下或墙上,至立夏给孩子吃,据说这样可以治小儿“苦夏”(小孩子食欲不佳,身体瘦弱)。建国后,扫墓之俗尚存,清明节前,机关、学校列队持花圈到烈士陵园扫墓,听陵园管理人讲述革命先烈事迹,启迪后人。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