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五 第二节 人民教育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五 第二节 人民教育的发展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办 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 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教育内容: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⑴措施: ①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②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⑵意义: 使数千万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比较正规的中等和高等教育。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 为人民服务 (1954年宪法) 4、1957年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5、两种教育和两种劳动制度 ⑴两种教育制度: ①全日制学校 ②半工半读学校 7、文革前的教育 成就: 意义: 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奠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大批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对教育冲击 ①各地大中学校停课,教学秩序混乱 ②初期,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校停止招生。 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教育革命” ①领导体制: ②教学体制: ③高校招生: 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 ? ? ? ? ? ? ? ? ? ?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毛主席,你是我的偶像——一个毛的超级FAN 3、高校恢复招生(1970) ①对象: ②方法: ③影响: 工农兵 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结合。 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 4、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 学生条件为选拔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 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 工农兵学员在上课 材 料 历史证明,生活的进程是不会按照人们的主观臆想和如意算盘而发展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为这场狂热的运动所付出的代价,是过于沉重了。上千万的纯真无瑕的青少年,在艰苦的劳动中和坎坷的遭际中,也许获得了某种有利于他们思想和体力成熟和发展的收益;但是,一个无可回避和无可补救问题是: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在他们当中肯定有许多人是富于才能和理想、甚至是在某方面才智过人的),却因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继续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也就丧失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潜力的机会。 ——冯 牧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 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教育界拨乱反正 时间:文革后 标志:恢复高考 2、教育体制改革 ⑴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⑵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教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3、科教兴国战略(1995) 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77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号是: 全国流行的口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学子)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清华学子) 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㈡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1、原因: 2、成就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⑴教育立法进步较大 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 ⑶中等教育实行普教、职教并举。 ⑷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