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居易及新乐府运动(语教)课件
; ; ;二、白居易;杭州白堤;;洛阳香山故居;洛阳白居易墓;1、生平
字乐天,原籍太原,晚年居香山,故称白香山,又官太子少傅,故又称白傅。他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界,前期是“志在兼济”时期,后期则是“独善其身”时期。
出生时,正值“安史之乱” 。十六岁进京拜见顾况。二十九岁时中进士,官至校书郎、左拾遗。元和10年,盗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是书籍以来未有之“国辱”,上书请捕贼,被权贵以其越职奏事而造谣中伤,遂被贬为江州司马。长庆二年,除杭州刺史,后改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卒于洛阳香山。; 2、诗歌创作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1)讽谕诗:以《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为其代表。内容涉及唐代历史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各种社会问题。;揭露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和欺压人民的罪行
如《卖炭翁》、《轻肥》P165
反映人民的苦难和对人民的同情
如《观刈麦》、《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宴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枝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 ;大多一吟咏一事,主题集中,选材真实典型。
善于运用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卖炭翁》、《上阳白发人》 、《新丰折臂翁》
叙事、议论相结合,“卒章显其志”。
《红线毯》:“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 《井底引银瓶》:“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语言质朴平易,词浅意深。; 《长恨歌》和《琵琶行》两首叙事长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琵琶行》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典型形象,通过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与自己遭受权贵打击的遭遇,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的罪恶。;;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十月,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三人至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李杨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马嵬》、苏拭《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二、《长恨歌》的主旨
1、讽刺说
陈鸿《长恨歌传》介绍白居易写《长恨歌》“亦欲惩尤物(以美色为惩戒),窒乱阶(堵塞祸原),垂于将来(使将来的人也知道)”。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2、爱情说
《长恨歌》前半部分写杨生前唐玄宗与她恩爱,后半部分写杨死后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塑造了两个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这是贯穿全篇的人物。
3、双重主题说
;三、《长恨歌》结构
第一段:(开头——不重生男重生女)杨贵妃得宠经过及玄宗的荒淫腐朽。
第二段:(骊宫——夜雨闻铃肠断声)安史之乱爆发,玄宗狼狈出逃及杨的死。
第三段:(天旋——魂魄不曾来入梦)玄宗回京及对杨的思念。
第四段:(临邛——此恨绵绵无绝期)临邛道士上天入地寻找贵妃的灵魂。; 四、艺术成就 1、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故事从李隆基寻求美色、得到杨玉环开始,接着写他们纵情恣乐,来暗示悲剧产生的原因。而后叙述“安史之乱”爆发,使故事情节急转直下,描述了玄宗出奔、兵变、贵妃丧生等情节。接着用饱含同情的笔墨大肆铺叙李隆基于幸蜀途中、还京路上、回到长安后一年四季、日日夜夜对杨贵妃的思念,从而引出道士招魂、升天入地寻找贵妃的情节,整个故事在李、杨二人的绵绵长恨中结束。整首诗的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2、刻划人物细腻传神 写李隆基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的心理活动。马嵬坡兵变,重点刻画其欲救不能、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