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皖北地区小麦生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4年皖北地区小麦生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摘要 阐述了皖北地区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包括济麦22、皖麦52、淮麦28等,并总结了当地的主推技术,以期促进当地小麦生产。
关键词 小麦;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皖北地区;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01-01
1 主导品种
1.1 济麦22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幼苗半直立,株高71.6 cm,株型紧凑,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较抗倒伏,熟相较好,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中感至感秆锈病。籽粒蛋白质(14%湿基)13.2%、湿面筋(14%湿基)35.2%、沉淀值(14%湿基)30.7 mL、出粉率68%、面粉白度73.3、吸水率60.3%、形成时间4.0 min、稳定时间3.3 min。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适宜播量基本苗210万根/hm2左右。适时浇冬水。拔节期追施尿素225 kg/hm2。抽穗后及时防治蚜虫,适时进行机械收获。
1.2 皖麦52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幼苗半匍匐,叶细长,上冲,叶色正绿,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穗层厚,株高85 cm左右,穗纺锤形,穗多穗匀,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光泽好,饱满度较好,容重较高,黑胚率中等,商品性较好。中抗慢叶锈病,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中感秆锈病,高感赤霉病和纹枯病。容重796~798 g/L、蛋白质(干基)13.41%~14.85%、湿面筋31.2%~32.3%、沉降值26.2~29.3 mL、吸水率51.2%~66.7%、稳定时间2.0~2.6 min、最大抗延阻力120~193 EU、拉伸面积26~43 cm2,延伸性145~154 mm。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基本苗180万~240万根/hm2。注意防治纹枯病、赤霉病和叶锈病。
1.3 淮麦28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偏低。株高93 cm左右,株型紧凑,穗层不整齐,穗大穗匀,结实性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腹沟较深、饱满度一般。中感条锈病、白粉病,高感赤霉病、纹枯病。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适宜基本苗225万~270万根/hm2。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高水肥地注意控制播量,掌握好春季追肥浇水的时期,防止倒伏。
2 主推技术
2.1 以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为主的地力提升技术
小麦产量的形成是气候、土壤和栽培技术的综合作用,高产栽培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土壤结构良好、保水力强、通气性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2%以上、全氮含量0.08%以上、碱解氮70 mg/kg以上、速效磷15 mg/kg以上、速效钾100 mg/kg以上。小麦一生吸收的养分,约有2/3来自土壤贮存养分,1/3左右来自当季施用肥料。为了实现稳定持续的高产,必须通过科学施肥来逐步提高土壤基础肥力。实践证明,连年增施有机肥或利用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根本途径[1]。
2.2 以选择半冬性和半冬偏冬性品种为主的良种利用技术
针对皖北地区小麦前茬多以大豆、玉米等早秋作物(9月下旬至10月初成熟)为主的种植模式,为应对小麦冬前旺长,预防冻害和倒春寒,降低自然灾害风险,要扩大半冬性品种的种植比例,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半冬性品种具有抗灾能力强、播期弹性大、高效利用温、光、水资源的优势,尤其在重灾之年更能发挥品种的稳产、增产作用[2]。
2.3 以氮肥后移(重施拔节肥)为主的平衡施肥技术
一是适宜施氮量。综合考虑产量与效益2个方面,产量9 t/hm2的适宜施氮量为240~270 kg/hm2,过量施氮不仅不增加产量反而会减产。二是适宜氮素基追比例。氮素后移较传统“一炮轰”施肥,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减少了氮素对环境的污染。皖北地区适宜的基追比例为7∶3或6∶4。氮素以拔节期追施的产量最高,孕穗期次之[3]。
2.4 以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为主的高质量群体构建技术
一是高标准整地。高产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0~25 cm,畦面平整,无明暗坷垃,耕后耙碎保墒,达到上松下实。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坚持足墒播种,保证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二是科学播种。培育壮苗安全越冬是构建高质量群体的关键,坚持适期、适量、适墒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时,一定要先造墒,后整地,再播种;半冬性品种适宜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日立电梯UAX-Ⅱ图纸K3500429.pdf
- HP Prime快速入门手册.pdf VIP
- 汽车底盘系统检修(张振东)任务1 离合器踏板的检查与调整.ppt VIP
- 2025版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 汽车底盘系统检修(张振东)任务3 离合器分离轴承、压盘和从动盘的检修.ppt VIP
- 2023年人教版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慢性老年病患者日常用药误区及对策.doc VIP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 《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2011预.doc VIP
- 初高中衔接课因式分解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