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生命圈中的生态系统一
第三章 生命圈中的生态系统;学习层次: ;种群生态学;第二节种群的特征及动态;种群和物种有何区别?
种群是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同一物种可能有许多种群生活在不同的地区。 ;种群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数量特征
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其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
(二)空间特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
(三)遗传特征
既然种群是同种的个体集合,那么,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但不同的地理种群存在着基因差异。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世代传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
(四)系统特征
种群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它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也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因此,应从系统的角度,通过研究种群内在的因子,以及生境内各种环境因子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机制与规律。;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捕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密度;密度测定;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3)举例说明: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862%
(4)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种群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4.种群的年龄结构;增长型年龄组成;②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③衰退型:特点是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密度越来越小。;类型;1974年墨西哥和美国人口的年龄结构;1982年河北省人口的年龄结构;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①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海豹等群体动物。;;③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蜜蜂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6.种群增长率 (出生率+迁入率)-(死亡率+迁出率);种群小结;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种群密度;种群密度;1、种群是指———————————————————————————————。
2、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B、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C、一个农户种的所有水稻 D一个狼群 ;4、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7.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生命表;①存活曲线(A型、B型、C型);①存活曲线(A型、B型、C型);①存活曲线(A型、B型、C型);存活曲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