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1课时).pptVIP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1课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1课时)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 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思考: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电报在中国  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了一条长约40英里的军用电线。此后,李鸿章又以从俄国发电报到上海,数万里之遥只需用1天时间,但电报从上海转送到北京,相距不过2000里,路上却花了10天的时间。以此为例子,清政府批准修建电报线,1880年,全长3000里的津沪电线开始筹建,并在次年投入使用。1884年,贯穿苏、浙、闽、粤四省的第二条电报干线也已竣工,不久清朝的电报总局从天津迁到上海。进入19世纪90年代,电报线路不仅遍及内地,而且架设到了新疆伊犁,中俄边境的塔城及西南的昆明等边远地区。;二、头脑中的变化;教育制度的改变;1.1912年的初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被接受;妇女地位的变化;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与溥仪离婚的有关报道;;上课讲话的同学作业:(二选一做) 1、你认为你的周围哪些社会习俗属于陋习?它们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人们放弃陋习? 2、编写一段对白(200字以内),把过去人们习惯使用的尊称与谦称(令尊、令堂、家父、家慈、足下、尊兄、贤弟、小生、敝人、不才、愚兄、小弟)编在内(至少5个)。每一小组推荐二人对说。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