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请认真观察,并描述到的现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
苯分子图像;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科学家测知: 一滴水含有15万万亿个水分子。假如有人问你:“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喝一口,需要多少年才能把一滴水全部喝道肚子里?”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
结论: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分别得到酚
酞溶液和氨水。
【观察与思考】水能否使酚酞变色
【实验1—a】
实验步骤:把酚酞滴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溶液无色。
实验结论: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观察与思考】氨水能否使酚酞变色
【实验1—b】
实验步骤:取少量上述溶液于烧杯中,滴入浓氨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氨水使酚酞变红。
【观察与思考】分子是否在运动。
【实验1】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C杯中倒入约10mL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
A、C烧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过一会儿,A烧杯中溶液变红色,B溶液不变色。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观察与思考】湿衣服为什么在太阳下干得快。
【实验2】品红放入冷、热水中。
实验步骤:取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
察现象。
实验现象: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实验3】把等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在一起
实验步骤:在100ml水中倒入100ml酒精,使之完全混合。
实验现象:混合后的液体体积小于200ml
实验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推。
结论:气态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小;【讨论】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A.分之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
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 】 A.分子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隙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观点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小;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 .
热水中的品红为什么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呢?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3)为什么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4)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
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基础巩固】
5.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6.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7.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请你分析水的蒸发示意图;液化空气制氧气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讨论
请你分析氢气和氯气反应变化中,分子原子变化的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1、概念: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O;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五、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4. 纯净物和混合物; 1、已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