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彩调探究现状和展望
广西彩调探究现状和展望
摘 要:目前广西彩调研究在源流发展、审美风貌与艺术特色、剧目及音乐的整理与研究、与民族民间文化的关系研究、生存现状与发展保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今后,综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审美文化学、戏曲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对彩调文化的研究,尚待进一步展开。
关键词:广西彩调剧;研究现状;研究趋势;跨学科;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076-04
广西彩调,又称为“调子”、“唱灯”、“采茶”、“花灯”、“花鼓”、“哪嗬嗨”、“大采茶”、“嗬嗨戏”、“咿嗬嗨”、“山花灯”、“彩灯”、“耍牡丹”等,流传于广西各地及邻省的湖南、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是广西传统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八桂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集中体现了广西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生存境遇、情感状态及其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审美价值取向。
20世纪50年代,彩调开始受到关注,一些业内人士初步对其剧目、音乐唱腔和曲牌进行收集整理。改革开放以后,彩调研究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出现了《彩调音乐》、《彩调艺术研究》等具有较高水准的学术成果。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彩调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研究领域不断地拓展和丰富,相关论题的研讨也不断地深化和细化。为陈述方便,现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彩调源流发展研究
关于彩调剧的形成及其源流,学界至今未达成共识,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彩调“约在明永乐年间产生于桂北永福,永福县罗锦镇林村是彩调剧的发源地”。这种观点认为,彩调是由巫傩祭祀仪式及傩戏表演嬗变而来的。自明永乐十一年以来,任桂北永福知县的福建莆田人郑曦及其林姓侍从在永福罗锦林村定居,因水土不服而经常进行祭祀仪式,后来在祭祀之中又融入了其它文化元素而形成彩调。彩调的最初形态是融合了桂北跳神调、山歌调、福建采茶调以及湖南花鼓戏的表演结合体。
其二,彩调是“清代初年在广西民间歌舞和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湖南花鼓、江西采茶的曲调而形成”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广西自古以来歌舞艺术非常发达,无论是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各种民俗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都举行大量的歌舞活动,这种文化氛围是彩调得以孕育生成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自明、清以来,在重要的神灵祀日(如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祭祀蛙神的蛙婆节,正月末到二月初的土地节,二月十九日的花王节、四月初八的牛魂节,八月初二的“众神节”,八月十五祭拜月神的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如壮民族的三月三、仫佬族的依饭节、苗民族的苗年等)以及围绕稻作农耕而举行的节日(如禾魂节、尝新节、糍粑节等)中,各民族经常举行“唱采茶”、“扮采茶”的歌舞活动,而这就是彩调的雏形。
其三,彩调是由江西采茶演变而来的。“清代中期,广西一些赴京赶考的落选秀才,返回广西途中,路经江西,闷中寻乐,学唱江西采茶,并把学到的剧目和曲调带回广西传播,这才有了彩调戏”。
其四,彩调“源于湘南的花鼓戏”,而且,“从彩调最初在广西的流布情况,及其早期剧目、音乐唱腔及行当表演中,都可以看出其与湘南花鼓戏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 。
其五,彩调与广西歌圩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彩调的最初形式“对子调”与广西歌圩在主题和形式上极为相似。首先是“爱情主题相似”,歌圩是岭南壮、侗、苗、瑶等民族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里举行的以青年男女以歌传情、“倚歌择偶”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习俗文化活动,歌圩上的对歌以表达青年男女爱慕之情的情歌为主,而“早期传统彩调剧本中有7 部‘对子调’”,都是以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主择偶、对歌传情为主要内容,这与广西各民族歌圩活动的主题相符合。其次是“表达形式相似”。歌圩围绕着青年男女从相逢、相识、相爱到定情而形成不同类别的对歌,这些对歌往往是以一问一答、对唱应和的形式来传达,这种表达形式“与‘对子调’的一问一答,一逗一挑,一唱一合,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说,彩调的最初形态”对子调”“完全是改造后戏拟化了的歌圩,或者说是歌圩的缩影” 。歌圩是广西彩调从民间歌舞演变为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过渡。
其它对彩调源流及发展进行研究的论文还有杨爱民的《彩调剧》、顾乐真的《广西采茶、彩调、唱灯的源流和演变》等。
二、彩调剧目整理与研究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彩调剧目的收集整理逐渐受到重视,江波、杨爱民、唐继、吴源智等专家以及广西戏剧研究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1952年举行的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大会彩调剧引起了文化行政部门的重视,一些戏剧工作者整理、编印了一批较优秀的传统剧目,如《王三打鸟》、《龙女与汉鹏》等,1956年由广西人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们班四岁了(第一课时)》课件.pptx VIP
- 银屑病关节炎早期识别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系统健壮性分析课件.pptx VIP
- Power Up教材配套测试PU2期末测试卷答案.pdf VIP
- 农村公路病害识别图、日常巡查保养记录表、群众性养护日常保养常见问题与处治方式汇总.pdf VIP
- 2019医用输液泵和医用注射泵安全管理.docx VIP
- 儿童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方案(2026-2030年).docx
- 护理不良事件-课件.pptx VIP
-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变更情形及审查要求、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设项目种类.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