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精美齐大刀系列货币.docVIP

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精美齐大刀系列货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精美齐大刀系列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精美齐大刀系列货币   春秋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金属铸币在贸易活动中开始出现,并逐步取代广泛使用的贝币和各种实用货币。这一时期的铸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通区域和货币体系。南方的楚地流行由贝币演变而来的蚁鼻钱;中原农耕地区开始使用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布币;东北部渔猎地区则出现了由工具刀演变而来的刀币;再后来又出现了由纺轮或玉璧演变而来的圜钱,从而形成了先秦货币四大体系。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加剧,生产力有了发展,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商品贸易的需求不断加大,货币的流通量也在增加,流通区域和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齐国是当时中国东部的大国,拥有山泽渔盐之利,商业十分发达,同时又是最早铸行刀币的国家,并一直保持着独立的刀币体系。据《管子?国蓄篇》载:“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有学者从文献资料推测,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即开始行用大型刀币,俗称“齐大刀”。从形制和币文看,前期所铸形体厚大,制作精美,文字俊逸;延至后期则变得渐为粗糙,形体也变得稍小,文字则显得粗狂。大约到了战国中期,齐国势力达到了鼎盛,境内的刀币形式则由繁而简,逐渐被”齐法化”所取代,成为法定国币。 齐大刀向以精美著称,种类包括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系列铸币,目前已经发现并著录的有“节墨之法化”“节墨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齐法化”“齐返邦长法化”“莒邦法化”7种。齐大刀形体宽大厚重,铸工精湛,币文华美,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部分组成。正面币文皆有“法化”二字,意为标准货币;旧释“去切”“去化”“大化”等,近有学者释其为“大刀”,可谓意简言赅。背面上部有三道贯通横纹,下有“T”形符号,铭文有一字或两字。从铸造工艺上看,齐大刀只有泥陶范和石范两种方式,旧说另有铜范母翻造子范铸币,此说恐怕靠不住。从铸造时期上看,有学者根据文献资料推定,“节墨之法化”与“安阳之法化”似为春秋末至战国早期齐灭莱国、莒国并入其地后所铸。“齐之法化”的铸期较早,大约在春秋中晚期;“齐法化”“齐返邦长法化”的铸造年代大致为战国中晚期,“齐”为国名或指都城临淄。其中六字刀为纪念币,久负盛名,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其传世甚少,极为珍贵,是不可多得的古钱币大名誉品。 对于古钱币收藏而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藏而不露不如与人分享,秘而不宣不如共同探讨。下面笔者仅就自藏的齐大刀品种和见闻分述之,以供同好鉴赏。 1.“节墨之法化?安邦”五字刀,简称“节墨刀”,通长180毫米,重50克。节墨也就是即墨,齐国古邑名,故城在今山东平度东南。据《左传?襄公六年》载:(前567年)“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郧。高原、崔杼定其田。”即墨距莱较近,为莱之棠地,因筑城于墨水之滨,故名。姜齐时代,莱为?姓子爵古国,春秋末被齐吞并,从此即墨便处于齐国公室的统治之下,唯其何时开始铸行刀币尚不得而知,但应在灭莱归齐之后。从传世实物上看,“节墨刀”形制有大小两种。大型刀的铸造年代较早,制作大都十分精细,且少有减重现象。其币文布局错落有致、密中有疏,字体端庄凝重、古意盈然。正面刀身外廓与刀柄连接处有断缘,刀柄较宽稍短,正背各有两条竖筋。背面有三道贯通横纹和“T”形符号,铭文多为一字,二字者有“辟封”“安邦”“大行”“法昌”4种,较为少见,属珍稀品种。 2.“节墨法化?h”四字刀,形体属小型刀,通长156毫米,重36.6克。正面外廓浅平无断缘,刀柄较短、稍宽,正背各有两条竖筋,刀身弧度较小。其币文粗犷大气,“墨”字颇为硕长,以致字体间距较近,“化”字几乎被挤压至刀柄。这种小型刀的整体制作大多粗糙,精美者甚为少见;且轻重不一,多有减重现象。尤其是背面没有三道贯通横纹和“T”形符号,铭文大都为一个单字,二字者唯有“法昌”一种,较为珍贵。朱活《古钱新谭》认为是姜齐、田齐之间的民间私铸;《中国古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认为是燕人据齐时,困守即墨的齐人所铸。从形制和铸造工艺上看,小型四字“节墨刀”的铸期要比背面带三道贯通横纹的大型刀晚。另据历来报道的窖藏出土资料统计显示,小型刀的存世数量要比大型刀绝少,这点较为符合先秦货币的演变规律。一般而言,早期所铸刀币大多制作精美,形体厚大,重量符合要求;反之则制作粗糙,形体变小,重量减轻。由于小型刀的制作多不精美,品相上得不到审美认可,其存世虽少,仍不如大型刀受青睐。 3.“安阳之法化?日”,简称“安阳刀”,亦称五字刀,通长186毫米左右,重52.5克(图3)。安阳,古邑名,其地望有二。据《史记?六国年表》载,齐宣公四十四年(前412年),“伐鲁、莒及安阳。”故刀币中的安阳入齐地,在今山东曹县东一带。《后汉书?赵彦传》载:“莒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