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式名考释、动作、着法要领说明.doc

陈式太极拳式名考释、动作、着法要领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式太极拳式名考释、动作、着法要领说明

练功之后有六忌?|?《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精要 ?陈式太极拳式名考释、动作、着法要领说明 发表日期:2004年12月18日?? ?? ??已经有358位读者读过此文 金刚捣碓类 1、金刚捣碓式名考释: 拳式命名,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忆。而所取名字,亦各有意义,大概不外以下几种规律,即象形的、说明动作的、说明作用的。 金刚捣碓取义为象形之类。式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拳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至于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使名字美化,更便于记忆。亦可证张三丰创造太极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为名。其它太极均无此名。 要领:陈式一路共四个金刚捣碓,而动作不同。第一式共七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为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左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棚、引棚、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震脚等法。 2、左转身捣碓式名考释:与第一捣碓同。但我加“左转身”字样,以别方向。各式太极均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六个动作:眼以左前方为主,转身后方向不变,即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凡六转。步法从单鞭末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棚、右收棚、左转身棚、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此式与前式不同之处,从式的结构观察,便可看出:前者是从两手下垂,两足并立的合式变开式,又变为合式的。此式则系从手足同开的单鞭变为合式的。前式系正面接手,对方的手、步均在我手、步里侧;此式则系对方从我左手外侧进攻,手足始终在我左外方的。 3、右转身金刚捣碓式名考释: 取名意义同前。我加“右转身”三字,以别方向,其它陈式均无此名。 要领:此式共五个动作。眼法转向右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上式掩手肱捶末动作的蹬步变左半盘步、内八字马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右侧棚、右采左按、右单列兼左转按、右足收扫、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4、左转身金刚捣碓式名考释: 取名意义同前。我加“左转身进步”以别动作方向。其它陈式太极拳书无此名。 要领:此式五个动作。眼法先向左方,因身步变化,成为向正前方。身法右、左、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前式当门炮的左侧马步变左小侧马步、左小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小正马步。手法包括退左步采、左转身进步小捋上捧、右足旋扫、抱缠、膝打、震脚。 5、二路第二捣碓式名考释: 式名取义同前。金刚捣碓是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母式。许多式子都是从此式变化而来。所以,一路有四个捣碓,二路有三个捣碓。一路的四个捣碓同名,而作用不同,练法各异。二路的第一个捣碓完全同一路首式。二、三两个系从径拦直入转变的。又与一路不同,因取今名。陈式各书亦无此名。不过顾留声同志曾介绍陈家原无金刚捣碓,后方加上。陈鑫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末式为当门炮、陈小旺著《世传陈式太极拳》前言中说:“鉴于二路结束突然,故增加了金刚捣碓和收式两个式子。”实则我从陈发科师学拳时即有最后一个金刚捣碓。不过,没有收式和起式之名。一路第四个捣碓,我初学时,收式方向是与起式相反的。一九五六年我在山东省武术选拔赛结束时,应群众要求表演,我感到面对主席台开始,背着收式于礼不合,加了个转身动作,调整过来,后遂成例。在此说明改变的原因,证明并非师传。 要领:此式共三个动作。眼法原系从前式径拦直入动作。左足在右足的左前斜角转变的。即从左前方身转270°。成为向正前方;身法右转的同时,左足踵为轴,右足尖划地随身旋转270°,由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右采左按、抱缠、震脚等法。 6、上步骑鲸式名考释: 此式系从前式穿地龙变来。上步的眼、身、步、手法均同捣碓,因附入金刚捣碓类中,取名重在上步。骑鲸系与下一式跨虎之名相对成趣, 同是象形而又说明进退方向的。 各式太极均名“上步七星”。解为:头与两肩两手两足合成七点,因名“七星”。 我认为:人之一身在运作中任何式型,都具有头及手足,独此式名为七星,似不合理。故定为今名。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前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左扑步变为右前虚步。手法包括左前棚变右解拿。 7、抱头推山式名考释: 此式说明动作。陈鑫先生解为:有人从我背后突然袭来(此式系从小擒打末一动作转变的),来势即猛,用意不善,我必须转身应敌。转身时为防击面部,故须抱头。转身后对强敌不应软弱,纵使他是座山,也应以全力将他推倒。 陈式书中式名相同。它式除吴式保留推山字样。却用抱虎二字。杨式等式则名抱虎归山。杨式学者亦有人怀疑无人有如许大力抱起虎来,疑为豹虎归山。 要领:此式共六个动作。眼法在第一动作转向右后,以下系向右方。身法左、右、右、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