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教案1.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词赏析教案1

如何读古诗词 1、弄清字词含义 2、弄清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 3、多诵读,最好能背诵 4、了解诗词格律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第一讲 古诗律常识 一、诗歌的体裁 (一)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字数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但多以五、七言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二)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所谓“今体诗”,不是指新诗。 1、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有五律与七律。   十句以上者,称排律。五、七律,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以下依次为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 《宋书》卷67《谢灵运传论》之史臣曰:“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中华书局标点本,6册,第1779页) 2、绝句 亦称截句、断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的为近体,平仄与押韵都有讲究。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唐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南朝徐陵编《玉台新咏》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鲍令晖《寄行人》: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            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玉台新咏笺注》卷十,中华书局,476页,1992年。   二、诗韵与押韵 1、诗韵    隋时陆法言有《切韵》,206韵,太细,不便押韵。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计107韵,金朝王文郁编纂《 新刊平水礼部韵略》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沿袭至今。唐代所用的韵部,与平水韵大体相同。 壬子:理宗淳祐壬子年( 公元1252 年)。 平水韵共一百零六韵,分为平声三十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 平水韵示例 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 二冬: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 三江: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上平) 一先:先前千阡笺天坚肩贤弦烟 二萧:萧箫挑貂刁凋雕迢条跳苕 三肴:肴巢交郊茅嘲钞包(下平) 一董:董动孔总笼汞桶空拢洞懂侗 二肿:肿种踵宠陇垄拥壅冗茸重(上声) 一送:送梦凤洞众弄贡冻痛栋仲中讽恸空控赣砻哄衷 二宋:宋重用颂诵统纵讼种综俸共供从缝雍封恐(去声) 一屋:屋木竹目服福禄熟谷肉咒鹿腹菊陆 二沃:沃俗玉足曲粟烛属录辱狱绿毒局欲束 (入声) 古四声是四种音调。是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平声,即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一声及第二声。 上声,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即汉语拼音中的第三声。 去声,在现代汉语中仍为去声,即汉语拼音中的第四声。 入声,一个短促的声调,在现代汉语里已经不存在,变到平声、上声、去声里中去了。 四声口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口诀虽指出四个声调的特征,却不能完全界定四个声调之间的界限。特别是其中的入声字,只能靠死记。  2、押韵 又作“压韵”。近体诗的押韵要求严格,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古体诗的押韵较宽。可平可仄,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 押韵口诀 七言句押一、三五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四、六必须依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变动。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句,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也并不尽然。 示例: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平仄平平平仄平 渚清沙白鸟飞回。仄平平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仄平平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平平仄仄平平仄 潦倒新停浊酒杯。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对仗 1、概念  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自对。对仗一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一般而言,律诗中间两联必用对偶,首尾两联可不用。绝句不用,但时有作偶句者。 2、对仗的种类 (1)工对:对仗须用同类词性。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 孟浩然《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王安石《南浦》 :含风鸭绿(水)鳞鳞起,弄日鹅黄(柳)袅袅垂 。 (2)宽对:词性相同便可相对。 元镇《早归》: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龚自珍《咏史》: 避席畏闻文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