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齐”“一”与“和”“顺”
[摘要]中国人基本上都是根据“和而不同”来理解和谐的,而“和而不同”的核心就在于不同、差异,而道家又侧重于讲“齐”、“一”,这似乎与不同、差异相矛盾,从而容易使人们对道家实现和谐的可能性产生怀疑。实际上,这种矛盾是一种字面上的矛盾,道家的“齐”、“一”是蕴含差并性于自身的,并且力图去雏护、保存这种差异性,使差异之物和谐相处。不过道家处理不同、实现和谐的方式与儒家的协调统一有所不同,主要强调顺应。
[关键词]道家 和谐 不同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1)05-0081-05
当今时代,冲突与斗争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和谐成了人们的一个重要向往。由于“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所以,人们试图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搭起一座从冲突走向和谐的桥梁。不过,本文并不准备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或道家和谐思想进行整体性描述,而是通过与儒家和谐思想的比较,去揭示道家的和谐如何可能。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之所以提出“道家和谐如何可能”的问题,与人们对于和谐的普遍理解有关。中国人一讲到和谐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和而不同”。
“和”、“谐”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当中有时意义相通,像《广韵》当中就说,“和,顺也,谐也”;而《尔雅?释诂》当中则说,“谐,和也”,后人干脆将二者合二为一,变成了“和谐”一词。这也就是说,古代汉语中的“和”与现代汉语的“和谐”意义相同,理解了“和”,也就理解了“和谐”。不过在古代,人们经常将“和”与“同”对立起来,通过“和”与“同”的比较来加深对“和”的理解。有关这方面的例证,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实际上,把“和”与“同”对立起来并非孔子的首创,早在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就已经说过,“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所谓“和”,是“以他平他”,因而是包含差别的相对统一;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因而是有差别的绝对同一,二者之间的根本分界线在于是否包含差别于自身。史伯不仅比较了“和”与“同”内涵上的差异,而且还比较了它们对于现实世界的不同影响:绝对同一阻碍了事物的生存发展,从而使世界难以为继;而“和”则能使世界生机活泼、蓬勃发展。通过比较,史伯实际上已经将“和”确定为世界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则,不过史伯说得比较概括。真正对“和”、“同”做出形象、清晰区分的当数晏婴。根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有一次齐景公询问晏子,你觉得梁丘据对我可以算得上“和”吗?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仅仅是“同”而远没有达到“和”的地步,因为对于君臣而言,大臣必须敢于犯上直谏,勇于提出与君主不同甚至是尖锐对立的意见和建议,惟其如此,才可以算得上臣与君“和”,而梁丘据与此截然相反,“君所谓可,据亦日可;君所谓否,据亦日否”,这显然是“同”而非“和”。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和”与“同”之间的差别以及用和攘同的必要性,晏子以烹饪、音乐为例,“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就像熬制羹汤,要将不同的材料放在一起加以烹煮,让不同的材料之间相互发生作用,调和统一,从而制作出一道佳肴美味;而“同”不过是在水中加水而已,不会有什么质上的变化发生,也不会有什么新鲜的事物产生。
正是通过史伯、晏子、孔子等思想家的不断概括、总结、提升,“和”也逐渐被确立为世界运行发展的根本原则、具体事物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和根据,像管子说,“和乃生,不和不生”(《管子?内业》),苟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淮南子说,“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董仲舒说,“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与对“和”的高度推崇不同,与“和”相对立的“同”则被人们所抛弃,事物要生存发展、世界要和谐,那么人们就必须“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被看成了实现世界和谐的前提条件。李泽厚在论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这句话对“不同”之于和谐重要性的强调,本章“与‘君子群而不党’、‘周而不比’等章同义,即保持个体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才有社会和人际的和谐”。在现代中国,人们对于和谐的构想也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简而言之,“同”强调的是世界的一元性、相同性,而“和”所侧重的则是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和而不同”重视的是差异性、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并存、相互作用,而非事物的无差异性的绝对同一,即和谐的侧重点是在异而非同,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地方经验——以乐山市文化馆实施“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为例-论文.pdf
- 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深度融合路径研究-论文.pdf
- 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多重中介效应分析-论文.pdf
- 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让老百姓唱主角——以十堰市群艺馆“社区群众文艺辅导员”服务模式为例-论文.pdf
-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现代农业发展对接机制研究-论文.pdf
- 创意开发乡村特色资源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对馆陶特色小镇的调查与思考-论文.pdf
- 春季氮肥和多效唑调控对小麦生育和产量的影响-论文.pdf
- 春石斛杂交种与药用金钗石斛3种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论文.pdf
- 春小麦新春31号种子活力与穗位和籽粒成熟度的关系-论文.pdf
- “艾滋女”陷阱.doc
最近下载
- 2025年和声学教程必考题及答案.doc VIP
- 2024年中级审计师考试辅导(审计理论与实务).pdf VIP
- 2024年最新的BRCGS包装材料全球标准第7版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docx
- 无菌单锥螺带真空干燥机 用户需求标准URS.doc VIP
- 2025工会系统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考试题库.docx VIP
- 国开西方经济学形考1-6.doc VIP
- 顺义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中部片区)PPP项目.PDF VIP
- Unit 6 Section A(1a-Pronunciation)课件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pptx VIP
- 行政上诉状最新.doc VIP
- 办公园区、产业园物业服务方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