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母亲信》中的另一个鲁迅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肯定是排得上号的孝子。
鲁迅对母亲如此孝顺是有道理的。大家还记得《呐喊?自序》吗?
“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N去进了 K学堂了。”
这里不说这么多了。1919年底,鲁迅将母亲从绍兴接到了北京,与二弟三弟两家都住在一起。
到了1927年。10月3日,鲁迅到达他人生中最后一站:上海。五天后,从共和旅店移入租好的景云里寓,同日即算作他与许广平的结婚日。
无论如何,47岁的鲁迅,在外建立了自己的核心家庭,不论法律,从心理上说,鲁迅再去北京,就不是回家,而仅是探母。此后,鲁迅和母亲,主要以书信“相处”。
告状:周家兄弟不和或因经济纠纷
鲁迅去了上海,但是母亲鲁瑞与“大太太”朱安在北京的生活费用,基本是鲁迅在负担,因此北京方面,每年也会给鲁迅寄家用账,以作交待。鲁迅对此并不推托,但也不会毫无怨言,如1933年7月11日致母亲信中说:
家中既可没有问题,甚好。其实以现在生活之艰难,家中历来之生活法,也还要算是中上,倘还不能相谅,大惊小怪,那真是使人为难了。现既特雇一人,专门伏待[侍],就这样试试再看罢。
推想起来,鲁老太太病愈之后,需要调养滋补,用度自然大些,但还不至于让鲁迅过分为难。只是1932年11月鲁迅北上探病时,曾在致许广平的信中提到:“某太太(朱安)于我们颇示好感,闻当初二太太曾来鼓动,劝其想得开些,多用些钱,但为老太太纠正。”这足以让鲁迅对北京方面的欲望心存怀疑。他不会不相信母亲的爱,但对于朱安与八道湾的心态,我觉得鲁迅并不放心。
1933年11月,鲁迅在信里与母亲讨论绍兴修坟一事,这也是1919年离乡后鲁迅少有的提及故乡情事。鲁迅信中向母亲报告:“修坟已择定旧历九月廿八日动工,共需洋三十元,又有亩捐,约需洋二十元,大约连太爷之祭田在内,已由男汇去五十元,倘略有不足,俟细账开来后,当补寄,请勿念。”
一个月后,鲁迅又在信里说起此事:“心梅叔有信寄老三,云修坟已经动工,细账等完工后再寄。此项经费,已由男预先寄去五十元,大约已所差无几。”而这次鲁迅向母亲强调一点:“请大人不必再向八道湾提起,免得因为一点小事,或至于淘气也。”“再”字,说明此前鲁瑞向周作人家提过此事,在母亲看来,两兄弟关系虽不好,修祖坟却是大家的事,理应两家分担(周建人估计指望不上,两个女?貉Х焉行肼逞钢芗茫?。然而鲁迅宁愿独力承担,也不愿与周作人家掺合到一起,以此观之,当年的兄弟失和,绝对有经济因素在内。
1934年8月12日,鲁迅在致母亲信中报告周建人情况,又一次顺手给了八道湾一刺:
老三是好的,但他公司里的办公时间太长,所以颇吃力。所得的薪水,好像每月也被八道湾逼去一大半,而上海物价,每月只是贵起来,因此生活也颇窘的。不过这些事他决不肯对别人说,只有他自己知道。男现只每星期六请他吃饭并代付两个孩子的学费,此外什么都不帮,因为横竖他去献给八道湾,何苦来呢?八道湾是永远填不满的。
周建人的“前妻”羽太芳子此时在八道湾与姐姐、姐夫住在一起,周建人每月还要付赡养费。所以周家家里这本经格外难念。1933年旧历年后,鲁迅曾收到母亲“所赠之泉”五十元(感觉像是压岁钱),也分给三弟二十元。
诉苦:你儿子在外面也不容易啊
鲁迅很少在致母亲信中“叹苦经”,但也有例外。
一次是1933年7月11日那封提到“倘还不能相谅,大惊小怪,那真是使人为难了”的信里,鲁迅描述了自己健康之外的景况:“男一切如常,但因平日多讲话,毫不客气,所以怀恨者颇多,现在不大走出外面去,只在寓里看看书,但也仍做文章,因为这是吃饭所必需,无法停止也,然而因此又会遇到危险,真是无法可想。”
1935年7月17日,鲁迅又在信中说起“男仍安好,但因颇忙,故亦难得工夫休息,此乃靠笔墨为生者必然之情形,亦无法可想”。习惯在致母亲信里报喜不报忧的鲁迅,难得地说起自己的劳累、危险与无奈,或因母亲从旁人口中、报纸上听得鲁迅生病或危险的传闻,甚至创作的产量,鲁迅在信中加以安慰,对照日记中的工作量与外人回忆,实在也是避重就轻之语。
另一次,则与朱安有关。那是1934年5月29日的信中,鲁迅提到16日的北京来信中,有“太太来信”,大意是朱安哥哥朱可铭的二儿子,在上海做事,“力不能堪,且多病”,朱安想将他“招至京寓”,据后世研究者言,这是朱安想收这位侄子当干儿子,来信问鲁迅意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