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的一个世纪,狄仁杰的一个甲子.docVIP

高罗佩的一个世纪,狄仁杰的一个甲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罗佩的一个世纪,狄仁杰的一个甲子   现代西方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今年是他的百年诞辰,他笔下的狄仁杰这个人物也已活了60年。献上这篇小文,作为高罗佩的中国读者的敬意。   高罗佩的英文《狄公案》系列小说(Judge Dee Mysteries)影响远远超过任何中国研究著作。非汉学圈子的西方人了解中国,往往来自《狄公案》。哪怕汉学专家读,也没有“硬伤”败了胃口;而西方大众了解的中国,往往是“狄公的中国”,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中国,比起中世纪灰色的欧洲有趣得多。甚至专家也受狄公小说影响,加州伯克利大学法学院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从狄公小说入手。   高罗佩本人也是传奇人物。外交官原本责任重大、案牍劳顿,代表国家关心时局还来不及(尤其像他这样的外交官,在二次大战前后远东最乱时担任荷兰驻中日使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连续爆发中东战争时,他驻节黎巴嫩),最是焦头烂额时,他却临乱不慌,收集中国绘画,研究“中国性史”,演练琴棋书画,悬写公案小说。果然,今日高罗佩声名远播的,不是他的外交生涯,他的汉学也只是圈内的题目,他的业余爱好“狄公案”系列小说,却不仅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题目,也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影视故事:狄仁杰取代了包公,成为中国传统司法公正的象征。高罗佩说,他自己明白一身三任各有目的:外交官是他的职业,工作却只有暂时意义;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学术有永久价值;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是消遣。他虽享年仅57,但一生著作极丰,兴趣爱好更是三头六臂――成为名士派头艺术家收藏家、代中国人发展国粹的公案小说家、业余胜过专业的重要汉学家。      高罗佩1910年出生于荷兰,5岁起就到雅加达上小学。小时候,家中花瓶上的中文字让他很感兴趣;读高中时开始学习梵文;16岁他在鹿特丹唐人街找到了一个学农业的中国留学生教他中文;18岁回荷兰在莱顿与乌特雷支大学攻中文、日文、藏文,一生竟“学通”了15种语言。上大学前他已参与编辑印第安“黑足族”(Blackfoot)词典,他的学士论文是《如何改良荷属东印度有关华侨的法律》――东南亚的这个社会问题至今未能解决,可见20岁的高罗佩眼光之远、他对中国的同情由来已久;他的硕士论文是米芾《砚石》英译;25岁以中日印藏诸民族的“拜马教”考证,获得博士学位。高罗佩之博学多才,弱冠就初露端倪,而兴趣太广泛的“狐狸”特征,年轻时就极明显,幸而一生未改。高罗佩传记之一《三重生活的人》(A Man of Three Lives,Amsterdam:Forum,1993)把他的一生写得多姿多彩,国内应早日译出,毕竟有奇人才有奇特事业。   1935年,高罗佩入荷兰外交界供职。他一生在东亚南亚不断调任,深以为苦。恐怕惟一有意思的一段是1943-1945年为荷兰流亡政府任驻重庆使馆一秘时。当时重庆外交圈文化人云集,苏联的费连科、美国的费正清、英国的李约翰,都是战后中国研究的领军人物,中国文化人的一时之选云集于此,他如鱼得水,往来无白丁。   先说高罗佩的艺术爱好。他琴棋书画无不擅长:20岁开始练书法,终生不辍,“高体”字独树一格、风姿高迈,中日专家均能识别;师从叶诗梦学古琴,在重庆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1941年作英文专著《琴道》(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an essay in chin ideology)追踪中国古琴流传日本的历史;发现了将曹洞宗带到日本的禅宗大师东皋心越的大量资料,1944年出版《东皋禅师集刊》,为佛学史补缺;曾学围棋,最终达到段位未考;曾学中国画,译陆时化《书画说钤》;曾考证中国文献中的猿,并亲自养猿长期观察,作《长臂猿考》(The gibbon in China:An essay in Chinese animal lore)1967去世那年出版;能写中国旧体诗词,曾与郭沫若、徐悲鸿等唱和,齐白石、沈尹默等人的画常有他的题款;曾学治印,历年所刻印章集成手卷印谱,齐白石题名;一如中国名士,雅号、笔名奇多,换一个就刻章;中国文物书籍收藏颇丰,并且大有收藏心得,1958年出版500多页的巨著《书画鉴赏汇编》(Chinese Pictorial Art, as Viewed by the Connoisseur),只印900多本,目的是教西方收藏家如何辨别中国文物真赝,并且以自己所刻印章作例,说明什么是假货,这做法很有自知之明。   在重庆如此高兴,他竟放弃了快乐的单身生活,君子求淑女,与时任使馆秘书的水世芳女士恋爱――水为张之洞外孙女,名门之后,齐鲁大学毕业。两人在重庆举行一西一中两次婚礼,贺客盈门,多为中西文士。而他和学路相近的李约瑟的多年友情与学术争议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