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一贯之道”新解
作者简介:孔凡青(1984-),女,山东曲阜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伦理思想史。
??
摘要:在《论语》中,孔子分别对曾子和子贡说到过“一以贯之”。古今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考证和诠释工作,以期洞见孔子“一以贯之”说的真义。孔子两次提到的“一以贯之”皆指涉“一贯之道”,然而,这个“一贯之道”又非曾子所讲的“忠恕”。孔子所说的“一贯之道”即是尧舜之世合理社会秩序的依据,也即“道统”。孔子是不得位者,故而只好笃守此道并寄希望于志于此道的“士”进德修业,时刻准备着承担大任。“忠恕”便是守道之方,它集中体现了成己及物的精神和士志于道的操守。明乎此,才能够恰当理解孔子认肯的“曾点气象”和被宋及以后儒者所深喜的“民胞物与”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一以贯之;忠恕;道统;士?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1)06-0068-005??
一、“一以贯之”?
《论语#8226;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42?古今很多学者由此认为孔子“一贯之道”是所谓的“忠恕”之道。持此说者并未识得曾子答语的真正意思,而是断“忠恕”二字取义。这里应把“忠恕”与“而已矣”放在一起理解,而不是见“忠恕”便忽略其他。再说孔子对子贡的言教。“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1]182?在此对话中,孔子纠正了子贡的看法,申其“一以贯之”。针对这两则对话,两度提及的“一以贯之”,我们需要澄清两个问题:首先,孔子分别对曾子和子贡所提的“一以贯之”指涉的是同一个“一贯之道”吗?其次,如果是同一个,那么这个“一贯之道”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辨明“一以贯之”与“一贯之道”的区别。二者有怎么做和做什么之分判。也就是说,“一以贯之”是实现“一贯之道”的动态过程,而“一贯之道”是这个动态过程要实现的目标。孔??在与曾子和子贡的对话中只是指出了这个动态过程,却未及阐明这个动态过程所要实现的那个“道”究竟是什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两则语录中,孔子的确旨在申其“一贯之道”。?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针对孔子与曾子的这则语录,注曰:“贯,通也。……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尔。”[2]72?他又在《朱子语类#8226;里仁篇下》中说到:“圣人未尝言理一,多只言分殊。盖能于分殊中事事物物,头头顶顶,理会得其当然,然后方知理本一贯。”[3]571?显然,朱熹是用“理一分殊”中的“一理”来解释“一贯”中的“一”,“‘一以贯之’,犹言以一心应万事”[3]564?。戴震批评他说:“‘一以贯之’,非言‘以一贯之’也。道有下学上达之殊致,学有识其迹与精于道之异趋;‘吾道一以贯之’,言上达之道即下学之道也。”[4]324?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对宋以来儒书所言的“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的“理”进行了一再攻击。他反对以“在己之意见”蔽万物之情,认为上达之道即下学之道,“心精于道,全乎圣智,自无弗贯通”[4]325?,这即是他所讲的“一贯”,表现在为学中即是以“博”见“约”。对于《论语》中另一讲“一以贯之”之处,朱熹注曰:“(子贡)方信而忽疑,盖其积学功至,而亦将有得也。”[2]161?在《语类》中他又说到:“子贡寻常自知识而入道,……曾子寻常自践履入(道)。”[3]572?朱熹认为,孔子知道曾子鲁钝,但见他于诸事皆一件一件地践履,于是以“吾道一以贯之”点醒他,亦即提醒他“其体之一”;另一方面,孔子又知道子贡聪敏,博学多识,然于行上有阙处,于是以“予一以贯之”警醒他。显然朱熹有故意扬曾子而抑子贡的倾向。“曾子是事实上做出,子贡是就识上见得。看来曾子从实处做,一直透上去;子贡虽是知得,较似滞在知识上。”[3]570?不可否认,在孔子诸弟子中,子贡是相当优秀的,他善于雄辩,有“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5]的杰出外交才能,并且善于经商,被孔子评价为“达”。然而,这与朱熹理学强调的于日用常行、洒扫应对之实做中去格物致知以至于修、齐、治、平的思路是不同的。朱熹理学由于重道德践履,故而推崇曾子。又,戴震考据学由于其智识主义立场从而批评朱熹过分重视超越的道德本体,而对朱熹所论子贡“自知识而入道”并无异议[6]33?。无论是朱熹还是戴震都是在以一家之言诠释夫子“一以贯之”。然而,这其中又埋藏着一条草蛇灰线,使夫子“一贯之道”若隐若现,不尽彰而又不断绝。?
焦循在《一以贯之解》中说:??
人惟自据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器人关节模组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docx
- 员工冲突管理培训.pptx VIP
- 新课标人教版 宾语从句 复习课件.ppt VIP
- 厂务系统介绍.ppt VIP
- 2024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020高等数学(一)试卷及答案.pdf
- 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5 setionB 课件.ppt VIP
-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全册).pdf VIP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2 reading-The Spirit of Christmas.pptx VIP
-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8全单元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