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总体要求。其中核实税基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核心工作,如何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加强税源基础管理,运用综合比对等方法,夯实企业所得税收入、税前扣除管理工作,从而确保税基完整和准确,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所得税税制与会计核算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千差万别,导致税基管理纷繁复杂,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办业户日趋增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自2002年1月1日,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以来,纳入国税部门征管的所得税户数大幅攀升。截止2009年底,管城区国税部门负责征管的所得税户数达到4975户,比2004年2071户增加了2904户,增长140%,中小企业比例达到92%以上,其中新增私营经济企业934户,新增有限责任公司1738户。新办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注册资金基本在50万元左右,最低的仅为3万元;年销售额相对集中在100万元,最低的尚不足10万元。 财务人员兼职普遍,财务核算水平较差。据了解,许多中小企业财务兼职比例达到30%至40%,个别财务人员甚至1人监管4-5家企业财务,而且约有30%左右的财务人员为非专业人员。由于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对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不了解,使得部分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统一,财务核算不规范,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申报应纳所得税额。 有机肥设备
(二)基层所得税管理力量薄弱,纳税户的增加与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基层税务机关普遍没有专设所得税岗,所得税管理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断层”,熟悉所得税业务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依然存在。基层政策法规科专门从事所得税管理工作的人员仅有1-2人,县局更多是兼职,致使一些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有关政策落实难以到位,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对于所得税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具备各种会计规范和财务管理知识。事实上,基层中知财务、懂会计的管理人员奇缺,尤其是对企业会计制度和新准则更是知之甚少,综合业务能力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大部分国税干部的所得税政策业务不熟练,工作力不从心,成为制约所得税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
(三)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税前扣除申报异常问题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零利润申报和未作纳税调整户数较多、企业支出项目不真实、期间费用指标申报异常等突出问题。以我局为例,2008年汇算清缴结束后,我们通过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申报数据进行了提取、统计和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期间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数据异常,超过了预警范围,期间费用占销售营业收入比重在60%以上的有237户,其中有一些企业的比重在10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00%以上。对于工商业企业而言,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在其支出投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正常应占到整个支出项目的60%以上,而费用支出比重一般相对较少。如果企业费用支出过高,势必会挤占毛利空间,造成企业亏损或微利。畸高的期间费用,理论上是不符合企业经营常规和成本控制要求的,有可能存在将一些不正常、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在税前扣除或者虚增、虚列费用的问题。
(四)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手段滞后。企业自行申报自行缴纳制度的实行,造成在申报过程中税务机关审核工作仅停留在逻辑审核,就表审表,对申报的合法性、真实性与规范性问题没有严格的审核规程和审核方法。
(五)企业所得税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随着国税机关企业所得税管户逐年增多,企业所得税跨年度数据不断膨胀,依靠单一的手工纸质台账已经无法实现“税源清、税基实、信息真”的管理要求。而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调用的数据较多,但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还没有专门的所得税管理模块,无法对所得税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在系统中有关所得税管理的数据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不利于数据的利用。日常管理中急需把掌握的零,散,乱的信息,通过分析串在一起,形成有效数据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管城区国税局在所得税分类管理的框架下,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对各项所得税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突出“应税收入、成本、费用、应税所得率、利润率、亏损额、纳税调整额”等10项关键税基内容,增强税源的预警和监控管理,进而全面提高所得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2010年10月31日,累计实现所得税收入5715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下面以管城区国税局为例浅谈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一)科学细化所得税分类管理。根据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收入规模、行业特点、企业类型等特点,将纳税人分为五类: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企业、核定征收企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