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药企业必备-微生物知识
无菌操作室应达到GMP的规定,为达无菌的要求可采取综合措施: 应采用层流洁净空气技术; 可采用化学气体灭菌法进行空气环境灭菌; 室内用具、墙、桌等暴露面用消毒剂喷、擦消毒; 其他物品可热压灭菌; 操作人员衣、帽、鞋、手等消毒及灭菌 无菌操作室应定期进行菌落检查。 五、制药用水 (一)制备工艺 原水:石英砂过滤 活性炭过滤 软化 去除大颗粒、有机物和氯、去除多价阳离子,预防结垢,去除残留有机物 反渗透:去除颗粒,细菌,热原,部分有机物,无机离子和硅 去离子:去除无机离子,硅,二氧化碳和一些有机物 多效蒸馏:去除颗粒,细菌,热原,非挥发性有机物,无机离子和硅,用以制备注射用水 (二) 水系统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1. 原料水 2. 外源性污染 外源性污染主要指来自于水系统外部的原因对系统造成的污染,例如: ①系统未与外界空气隔绝 ②管道的连接泄漏 ③储罐上的呼吸口未使用过滤器 ④过滤器泄漏 ⑤倒流污染,如出水口污染后发生倒流 ⑥维护和维修后,如更换活性炭和树脂的颗粒残留 3. 内源性污染 内源性污染是指水系统的各设备单元本身造成的微生物污染。 ①设备对微生物的吸附并形成生物膜,如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器膜等 ②配水管道的内表面、阀门等附着微生物 4. 细菌性热原污染 热原是指可能致热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都可能导致热原污染 革兰氏阴性杆菌存在于细胞壁外壁层上的内毒素-磷脂多糖与蛋白质的复合物-是热原反应的主要因素。 (三)水系统控制微生物的手段 1. 物理消毒法:热消毒法(蒸汽灭菌)、紫外辐射 2. 化学消毒法:一般采用氧化剂,如臭氧 3. 活性炭过滤器:是微生物生长的“温床”。控制手段:保持合适的压力和流速;经常反洗;定期更换滤芯。 4. 储存分配系统的微生物控制:预防为主,消毒、灭菌为辅,强调设计和日常监控。 5. 反渗透装置的微生物控制:定期清洁消毒,采用温和的消毒剂;采用多级串联或并联,提高水的处理能力。 6. 离子交换装置的微生物控制:采用循环回路;确保水的流速;消毒;适当增加再生频率。 小 结 微生物无处不在 微生物控制靠每个工序 工艺中除微生物的方法有一定的限度 热原与无菌 3.温度:微生物适于生长繁殖要有适宜的温度,当超过其最低或最高可耐受的温度时,即停止生长或死亡。一般细菌最适温度为30~40℃,真菌为20~30℃。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Mesophiles),20℃~40℃;嗜热菌(Thermophiles),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4.氧气:大多数细菌和所有霉菌都是需氧菌(在有氧环境中才能生长),少数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有些细菌和酵母菌是兼性需氧厌氧的,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繁殖。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5.渗透压:微生物细胞膜和所有生物膜一样是一种半透膜,可让水自由通过,对溶质则有选择性。由于细胞壁的保护,微生物能存活在低渗透压的水中。而在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盐溶液或糖溶液、40%甘油)中,细胞会脱水并停止生长繁殖。但也有一些专性耐高盐细菌只有在高盐(10~15%)条件下才生长。 6.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表面张力,它是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之一。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菌群可很好地在表面活性剂包围的介质中生长,而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表面张力低时(0.05N/m)不能很好生长。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很多有机体有毒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很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几乎没有毒性,并可成为某些微生物的营养物。 四、微生物的产物 1.热原(Pyrogen):热原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 热原耐高热,高压蒸汽灭菌(121℃,20’)不能使其破坏,加热(180-200℃2h;250℃以上30-45;650℃1)才使热原失去作用。热原可通过一般细菌滤器,但没有挥发性,药液、水等被细菌污染后,即使高压灭菌或经滤过除菌仍可有热原存在,输注机体后可引起严重发热反应。生物制品或注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