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研究

实施。 在由靛红经靛红232肟最终热解制备邻 氨基苯甲腈的两步反应中不难看出, 两步反 应的前后变化主要是溶剂的有无和反应温度 的差异, 从理论上说, 该制备可以用一锅法加 以实施。 显而易见, 第一步缩合时的溶剂水是不 利于第二步热分解反应的进行的, 为此中间 产物靛红232肟的除水和干燥就显得尤为重 要。 至于稍过量的盐酸羟胺将随溶剂的除去 而充分除去, 微量残留并不影响靛红232肟的 热分解反应的进行。 靛红与盐酸羟胺缩合时采用的溶剂为 水, 缩合完成后易于除去, 留下的固体可在温 热和真空条件下充分干燥。靛红232肟不经处 理, 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研究表明, 这样的做 法是可行的。 为了实施前述两个目的, 本文选用同时 添加催化剂和高沸点有机溶剂的方法, 达到 了相当理想的结果。 本文选用甲醇钠为催化 剂, 添加甲醇钠后可使热分解温度由原来的 224°C 降低到 165~ 180°C。 在选用高沸点有 机溶剂时研究发现: 卤代苯、硝基甲苯、煤油、 聚乙烯醇等均存在不足, 且可行的产物收率 很低, 实用价值不高。 本文选用水溶性好, 易 于除去且对人体危害不大的环丁砜作为热分 解溶剂, 充分满足了设计要求。催化剂的添加 量为靛红的 0. 005~ 0. 05 倍, 溶剂为 0. 05~ 5 倍。考虑到成本及后处理的难易, 最终选定 为靛红∶甲醇钠∶环丁砜为 1 ∶0. 01 ∶0. 5 ( 摩尔比) , 由此制得的邻氨基苯甲腈的收率 可维持在 80% 以上。热解温度达到靛红232肟 的起始分解温度 ( 165°C ) 时必须暂时撤去热 源, 避免反应过分剧烈, 不易控制。 热分解完 成后可以用减压蒸镏, 收集成品, 但产物易于 在镏出通路凝固, 造成堵塞, 故本文选用化学 处理。 热分解完成后的混合液经水和丙酮处 理, 可使催化剂, 溶剂和热分解残渣充分除 去, 最终得到相对较纯的产品。 参 考 文 献 1 L itv ish ko v Y M , e t a l. Ge r O ffen , 1979: 2 810 856 L itv ish k ev Y M . U SSR 1980: 787 406 A ro ra, P K , Say re L M . T e t rah ed ro n L e t t, 1991; 32 (8) : 1007 B ak k e J M , H e ikm ann H K Ge r O ffen 1971: 2 125 132 B ak k e J M . Ge r O ffen 1972: 2095684 B edfo rd G R , P a r t r idge M W . J C h em So c, 1959: 1633 修稿日期: 1998. 9. 28 2 3 4 5 5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研究3 丁 明 施建军 皇甫立霞 高建锋 ( 合肥联合大学化工系 合肥 230022) 摘 要 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 甲醛、戊二醛作交联剂, 通过反相悬液交联 法制备了微米级窄分布壳聚糖微球, 对合成最佳条件进行了实验选择, 并对产物的形 态、红外光谱特性及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表征。 关键词 壳聚糖 高分子微球 合成 3 安徽省教委科研基金项目 (编号: 96JL 0154) 高分子微球作为性能优异的功能高分子 材料在医学免疫、生物工程、化学工业、分析 化学及微电子等领域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 景1 23 。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多糖衍生物, 具有 优良的生物亲和性, 其分子链上丰富的羟基 和氨基使其易于进行化学修饰而赋于多种功 能, 已在医药、农业、轻纺、日化等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4 。 将壳聚糖制备成单分散的窄分布 高分子微球, 使壳聚糖和高分子微球的功能 性相复合, 可使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更 大的应用5 27 。目前对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性 能研究不多, 易琼等人制备了壳聚糖吸附剂, 但成球及单分散性不佳5 。 张所信制备了毫 米级实心及中空壳聚糖球粒并用于 Α2淀粉 酶的固定化6 。 钱国强等用悬浮聚合法合成 了微米级壳聚糖微球, 并用于L 2天门冬酰胺 酶的固定化研究7 。 李湛勇采用反相悬浮聚 合制备了壳聚糖微球并用于乙型肝炎表面抗 原的吸附8 , 但以上工作对壳聚糖微球的制 备工艺条件及微球的表面结构特性未做报 导。本文利用反相悬浮交联法, 首次采用液体 石蜡为分散介质, 甲醛和戊二醛共同作为交 联剂, 制得了成球性能优良, 并具有较强吸附 性能的壳聚糖单分散窄分布微米级球粒。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原料 壳聚糖 (浙江玉环化工厂) , 分子量 1. 38 ×1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