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争议问题研究.docx

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争议问题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争议问题研究

学校编码:10378中文图书分类号:密级:法 律 硕 士 学 位 论文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争议问题研究学生姓名:刘群学号:***所在学院:法学院专业名称:法律硕士届别:2014届(在职法硕)导师姓名:*** 论文完成时间:2014年4月 2中文图书分类号:密级: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争议问题研究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法学院专业名称:法律硕士届别:2013届(在职非法学类)导师姓名:*** 论文完成时间:2014年 4月 4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财经大学或其 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 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徽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摘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我国《刑法》第 389条规定的行贿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对该要件中“利益”、“不正当利益”以及何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中均存在有诸多争议。争议的存在,影响对行贿罪的界定,不利于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厘清“利益”、“不正当利益”以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含义,以有效遏制和防范行贿犯罪行为。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立法演进。考察了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立法进程,从“非法利益”到“谋取利益”,再到“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从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缩小解释到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扩大解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产生到发展再逐步趋于完善的演变过程。第二部分,“不正当利益”含义之争。首先论述了利益的含义以及利益的分类,然后通过分析“不正当利益”的各家学说,主要包括“非法利益说”、“手段不正当说”、“不应当得利说”、“不确定利益说”以及“违法职务说”,引出本文的观点,赞同不确定利益说的同时强调要将“不确定利益”与客观的手段相结合使之具有现实意义。第三部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主客观要件之争。通过分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中的“客观要件说”和“主观要件说”,以及在“主观要件说”1中的“目的说”、“动机说”以及“目的动机说”,阐明本文“主观要件说”以及“主观要件说”中的“目的说”的观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构成行贿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是行贿罪主观构成要件中的目的。第四部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存废之争。通过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中“肯定说”和“否定说”观点的分析,论述“否定说”的观点,认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应成为行贿罪的必要构成要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行贿罪的从重量刑情节。关键词:行贿罪,不正当利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2ABSTRACTTo seek illegitimate interests is Chinas Criminal Law Article389requiredelementsofthecrimeofbribery.Elementsintheinterest,unfairadvantageandtoseekillegitimateinterestsinthetheoreticalandpracticalcircles in both there is a lot of controversy. Existence of the dispute, theimpactonthejudicialpracticeofbriberydefined,isnotconducivetocombatbribery.Thus there is a need to further right to seek illegitimate interests, Elementsofresearch, in theory,sort of advantage, unfair advantage and toseekillegitimate interests in nature, effectively curb criminal behaviorandprevention ofbribery.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is divided into fou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