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修复
《论修复》 Viollet-le-duc, 1854-1869 【译者评:下面这篇文章,译自维奥莱-拉-迪克(Viollet-le-duc)1854年出版的《理性字典》中有关“修复”一词的解释。这是一种跟Ruskin/Morris绝对保护派都不太相同的保护古建的态度——倒是比较接近如今的老建筑的保护性再利用。维奥莱-拉-迪克在当时对于诸多历史建筑遗迹的保护(包括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后来引起巨大的争议和批评。然而,正是Viollet-le-duc150年前所阐述的修复原则,奠定了后人保护古建的基本原则。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法国古建保护的近代史,以及诸多修复手法背后最初的根由。】 修复restoration:“修复”一词以及“修复”一事都很现代(modern)。要求修复某栋建筑并不只是要去“维护”建筑,也不是“修理”建筑,也不是去“重建”该建筑;修复意味着把建筑重新恢复到一种完成状态中去(restoration means to reestablish it in a finished state),而这种完成状态很可能在过去也从未存在过。能够把另外一个时代的建筑物给真地修复出来,这一思想仅仅始于1825年之后,人们并不清楚,对于这样一类建构的修复(architectonic restoration)到底该怎样界定。或许,这里我们应该借机澄清一下修复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应该有什么意思。因为围绕着修复这么一种特殊的活动,我们赋予它的意义以及应该赋予它的意义周围,有着太多的暧昧。 前面说了,修复一词以及修复一事都很现代;事实上,历史上,没有哪个民族或是哪个文明会以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方式,去对老建筑实施修复。 在亚洲,无论是过去今天,随着时间的消磨,每当一座庙宇倒掉或是宫殿坍塌,人们要么重建一座一模一样的庙宇或宫殿,要么在原址去建一栋【不一样的】建筑。这并不是说那里的人们首先破坏了古代建筑;通常,亚洲人是让时间之手去完成对老建筑的毁坏的;时间肯定能够完成这项任务,时间一点一点就把建筑给消磨掉了,彷佛那建筑就属于时间。古罗马人也复建过建筑;但古罗马人并不修复。对于这一事实的证明就是在拉丁文中我们找不到一个能够跟今天“修复”一词真正对应的词汇。拉丁文中的Instarare(新建)、 reficere(修理)、 renovare(翻新)都不是“修复”的意思,而是“重建”或是“另外新建”的意思。当哈德良大帝(Hadrian)决定要把古希腊和小亚细亚德古代纪念性建筑恢复到一种良好状态时,他所采用的方式肯定会令今天欧洲各考古学会愤怒;尽管哈德良在古代知识上颇有素养,他的作法仍在今天会遭到抨击。不过,对【黎巴嫩】巴勒贝克(Baalbek)太阳神庙的修复还不能被叫做真正的修复;那是一种根据哈德良时代人们所理解的原理,而完成的重建。而那些同样自称很了解古代的托勒密时代的人,他们也没有尊重古埃及诸王朝的建造形式,相反,他们是根据自己时代流行的方式对古建实施了重建。同样地,希腊人也不会进行修复——也就是说,古希腊人并没有原封不动地对那些倒掉或是毁掉的自己的古建筑们进行复制;他们觉得自己完全有理由把当下的印记刻在他们重建的任何建筑身上。使用图拉真拱门上的残石,去建造诸如康斯坦丁凯旋门的作法,既不是修复,也不是重建;那是一种破坏古建筑的行为,一种野蛮的抢劫。同样,在罗马,用涂料去粉刷胜利(Fortuna Virilis)神庙也不是我们所说的修复,那是一种对古建筑的杀戮。 中世纪的人,就像古代人一样,并没有修复意识。一根12世纪的柱子的柱头坏了,会怎样?后来的人,会用13世纪、14世纪或是15世纪的柱头去替换那个坏了的柱头。在梁上雕带上一排卷叶饰(crockets)中的一个坏了,怎么办,中世纪的人通常会用当时时髦的装饰风格再做一个卷叶饰装上去。也正因为这一点,在抵达我们今天的那种对于风格的仔细研究之前,【人们对于古建的维修就是这么做的】,这样一类“替换”只能被理解成为篡改,有时,这样的篡改源自一种人们对建筑构件断代的误判,而这样的误判源自仅仅基于现有文本的推测。 今天,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一个老建筑身上用后来的形式去替换本来的构件是件危险的事情,而原封不动地复制老建筑身上的构件同样也很危险。以为是忠实地复原,那种对于艺术家的信心和良好愿望有可能带来严重的错误后果,因为修复的人所认可的东西也可能只是一种推测。在另一种情形中,用当下典型的新构件去替代现存的老构件则消灭了早前被修理的缺陷部分的痕迹,而造成早前缺陷的原因,如果我们足够了解的话,很有可能标志着当时某种非凡建筑品格的风采。我们稍后会解释这一点。 自从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只有我们这个时代,在谈到历史时,才对过去采用了一种很是不同的态度。我们这个时代总愿意分析过去,归纳过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