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滑移装载机文献综述
滑移式装载机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滑移式装载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滑移式装载机的结构。对滑移式装载机的各结构做详细介绍,并提出设计滑移式装载机总体方案。
关键字 滑移式 装载机 液压 转差
1、前言
滑移式装载机亦称多功能工程车,是一种利用两侧车轮线速度差而实现车辆转向的轮式通用底盘,采用轮式行走机构,全轮驱动,滑移转向,可于作业现场随机快速更换或挂接各种工作装置,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作业内容。滑移式装载机最大的特点是整机外形尺寸小,且可实现原地转向;可在作业现场随机快速更换或挂接各种工作装置。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装载机制造企业已增加至20多家柳工、厦工、成工和宜工XT760滑移装载机轮式行走机构,全轮驱动,滑移转向我国国内生产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滑移式装载机的需求
图1-1
2、滑移式装载机的结构
2.1滑移式装载机的行走结构
滑移式装载机的行走系统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履带式,另一种是轮胎式.。轮胎式以轮胎式专用底盘作为行走机构,履带式以履带式专用底盘或工业拖拉机作为行走机构。轮胎式有机动灵活、作业效率高。制造成本低、使用维护方便 。轮胎还具有较好的缓冲、减振等功能,提高操作的舒适性等优点。履带式,接地压力小,通过性好,重心低、稳定性好、附着力强、牵引力大、速度低、灵活性相对差,成本高,行走时易损坏路面
装载机驱动方式分为1、前轮驱动式:以行走结构的前轮作为驱动轮的装载机。2、 后轮驱动式:以行走结构的后轮作为驱动轮的装载机。3、全轮驱动式:行走结构的前、后轮都作为驱动轮的装载机。
2.3装载机的车身
装载机的车身形式有两种1、发动机前置式的装载机,2、发动机后置前翻车盖式的装载机。
2.4滑移式装载机工作臂
滑移式装载机主机动臂多采用箱形截面结构,借以提高其扭转刚度。为整机布置所限,动臂提升只能采用双液压缸的形式。转斗液压缸通常设置在动臂前端,为解决在动臂提升过程种的“铲斗平移”问题,部分机采用四连杆结构,以减少动臂提升过程中铲斗的后翻角度,但却有碍司机视野。即便如此,也依然无法实现动臂下降时的“铲斗自动放平”。在动臂后短装设一对补偿缸,使其与转斗缸同向并联,上述“铲斗平移”和“铲斗自动放平”的问题有所改善的同时,巧妙地利用铲斗载荷力矩的作用,增大了动臂提升过程中的提升力。
图2-1
滑移式装载机的工作臂可设计成三角机架的形式,如图2-1当需要举升时,位于工作臂的下方的液压缸将工作臂往上推,当需要卸载时,液压缸收缩。在举升和卸载的过程中,都始终都要与地面保持水平,此时可以通过工作臂上的另一个液压缸来控制斗的位置。工作臂的基座位于车身的后方,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持装载机的平衡。车身前翻,使操作更为方便。
2.5滑移式装载机装卸方式
滑移式装载机的装卸方式主要有三种装卸方式,分为1、前卸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视野好,适合于各种作业场地,应用较广回转式:工作装置安装在可回转360O的转台上,侧面卸载不需要调头、作业效率高、但结构复杂、质量大、成本高、侧面稳性较差,适用于较侠小的场地。后卸式:前端装、后端卸、作业效率高、作业的安全性欠好。制动系统前翻驾驶室,后开机罩,维修方便能满足用户多用途作业需要前翻驾驶室,后开机罩用户多用途作业需要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视野好鲁冬林《工程机械使用与维护 》 国防工业出版社李捷 任效乾 王荣祥工程机械使用与维护冶金工业出版社马文星邓洪超筑路与养护路机械:原理、结构与设计化学工业Design of Machinery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ynthesis and Analysis of Mechanisms and Machines.2003(1).
[8] Shea Kristina,Smith Ian F C.Parametric Modeling of DSC—MRI Data with Stochastic Filtration and Optimal Input Design Versus Non-Parametric Modeling.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7,35(3):453—464.
[9] Zach MF, Poernbacher C (2005) A Model-based method to develop PLC software for machine tools. Ann CIRP 54(1):371–37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