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特点浅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特点浅谈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特点浅谈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CYS013 摘要:钢琴传入我国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中国钢琴作品创作迎来了蓬勃发展。诚然,中国钢琴作品能够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因为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同时又兼具时代背景和鲜明的地域特征。本文就从这两方面着手分析了我国钢琴作品创作的特点,并希望通过系统的分析进一步使我们了解我国钢琴作品创作,为我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钢琴作品创作;特点 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中国钢琴作品创作迎来了蓬勃发展,在这期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不但是珍贵的艺术瑰宝而且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繁荣,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纵观整个百年,不难发现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每一时期的作品都各具特点。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音乐风格迥然不同,在钢琴创作领域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我们就从这两方面进一步分析我国钢琴作品创作的特点。我国的钢琴创作起步于20世纪最初的20年。赵元任先生的《和平进行曲》揭开了我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序幕。紧随而来的《小朋友进行曲》《锯大缸》等作品不断丰富着这一时期的钢琴创作。但这一时期的钢琴创作普遍曲式短小,结构简单,蕴含的专业技巧相对较浅。另外,这一时期歌曲钢琴伴奏快速发展。例如赵元任的《卖布谣》、青主的《大江东去》等都是在欧洲作曲技法的基础上,融入民族旋律音调。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我国的钢琴作品创作逐渐趋于成熟。这一时期,以贺绿汀为代表的作曲家创作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钢琴作品。1934年,在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创作评奖活动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脱颖而出,获得头等奖。这次活动的大多数获奖作品都有旋律清新优雅、创作手法简练、曲式结构简单等特点,有着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齐尔品举办的这次活动极大的推动了当时还刚刚起步的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为我国钢琴创作的民族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江文也、刘雪庵等作曲家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作品创作的民族化,我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开始步入成熟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琴创作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下迎来了繁荣时期。钢琴创作也如我们的文化发展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丁善德先生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通过儿童节日里多姿多彩的生活,反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面貌,也开创了以儿童为题材的钢琴作品创作的先河。而他的《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则带有浓郁的新疆特色,加之其中的复合节奏令作品独树一帜。陈培勋的《卖货郎》、《思春》以其独特的“广州特色”成为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通过上述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创作取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并具有很强的群众性,通过淳朴的感情抒发表现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风貌。这一时期的创作手法大多以现成的曲调为基础,加之以多变的节奏,写作手法上也多采用对位法、对比式和模仿式,在和声中也体现出明显的民族化。因为有较宽松的文化环境,许多钢琴作品也以各异的形式出现,为当时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较以前的钢琴创作在手法上有很大的丰富,更能突出社会面貌和人民的审美情趣。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我国的钢琴作品创作迎来了特殊的转折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很多作曲家开始运用民族五声性调式,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改编成钢琴独奏曲,这一创举为我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开辟了新道路。王建中的《梅花三弄》、《百鸟朝凤》,储望华的《二泉映月》,殷承宗的《十面埋伏》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同时,以民歌和创作歌曲改编而来的大量作品也是这一时期钢琴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根据日本民歌改编而来的《樱花》、朝鲜民歌改编的《赤胆忠心》、刘诗昆改编的《公社社员喜洋洋》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很多文艺形式都遭到了破坏,但是,钢琴作品创作却另辟蹊径,奇迹般的发展着。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创作不但为钢琴作品音乐形式多样化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土壤。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我国钢琴作品创作也开始了新的探索。这一时期随着国门的打开,不断有国外音乐家来到国内进行学术交流,中国作曲家快速的吸收国外新的音乐创作元素和手法,促使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更趋于多元化。例如,陈怡的《多耶》、黎英海的《阳关三叠》等是追求民族音乐神韵的代表。这些作品依然承袭了文革时期的风格,但是在钢琴与传统民族音乐的结合上找出了更多的形式,可以说是对改编钢琴曲创作手法的进一步丰富。赵晓生的《太极》和彭志敏的《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