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心论治绝经前后诸症68例临床探究.doc

从心论治绝经前后诸症68例临床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心论治绝经前后诸症68例临床探究

从心论治绝经前后诸症68例临床探究   【摘要】目的从心论治绝经前后诸症,提高更年期女性朋友的生活质量。方法针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68例有绝经前后诸症的患者,中药从心论治,以治心为主,补心为要,兼以滋肾养阴;心理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05%。结论从心论治绝经前后诸症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绝经前后诸症;中药从心论治;心理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6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49-02 绝经前后诸症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症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这些症候往往三三两两、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甚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为此,本课题组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从心论治绝经前后诸症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课题组病例均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就诊的有绝经前后诸症的患者,共68例,年龄30岁-55岁,平均年龄46.7岁,其中崩漏28例,月经先后不定期36例,4例因卵巢囊肿手术后周期延长至2-5个月,所有患者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1.2诊断标准45岁至55岁的妇女,出现月经紊乱或停闭;或40岁前卵巢功能早衰;或有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及其他因素损伤双侧卵巢功能病史,临床出现月经紊乱或停闭,随之出现烘热汗出、潮热面红、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1]。68例患者病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B超检查子宫大小尚正常或偏小。 2治疗方法 2.1中药从心论治以治心为主,补心为要,兼以滋肾养阴予补心滋肾汤,药物组成:党参15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茯苓15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丹参15克,五味子10克,酸枣仁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炙草10克。在具体使用时尚需随证加减,偏肾阳虚者加鹿角胶10克,杜仲10克,心悸时尚可加入夜交藤、牡蛎、肉桂等品。崩漏加地榆炭10克,血余炭15克,棕榈炭15克;心烦明显者加栀子10克,竹叶15克。水煎2次温服,每日一剂,四周为一个疗程。 2.2心理治疗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耐心聆听患者倾诉,了解患者的家庭、工作、文化水平、社会背景以及性格、兴趣,及时发现思想症结所在,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迅速从不良的心境中解脱出来,克服消极情绪。再进行健康指导,指出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经历的阶段,因生理的变化而出现一些不适是正常现象,不必为此不安。若过分关注或夸大不良反应,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就不能平静度过此期,出现情感失调,导致抑郁和焦虑,使病情加重,严重的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很不值得。鼓励患者培养业余爱好,如种花、听音乐、加强户外锻炼和健康的社会活动等等,使心理有所寄托,改善患者因患绝经前后诸症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绝经前后诸症”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烘热汗出、情志异常、心悸、眩晕、胸闷、失眠多梦、忧愁等症状消除。好转:诸症减轻。无效:诸症无变化。 3.2治疗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68例患者中,28例崩漏均治愈,26例症状完全消失,12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97.05%。 4讨论 绝经前后诸症,现代医学称为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为妇女卵巢功能逐渐消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期,此期,卵巢功能逐渐下降,卵泡渐衰萎,逐渐停止分泌雌激素,分泌一定的雄激素,促性腺激素分泌增高,下丘脑释放激素,引起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情绪不稳定,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临床以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及心理或精神情绪改变为特征,对本病多采用镇静剂,谷维素,雌激素治疗[3],疗效并不满意,副作用较大,复发率较高。 绝经期前后诸症,中医多责之于肾,而心为十二官之主,五志所伤皆由心而发,《素问“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充分说明了中医学中“心”在五脏六腑中是最重要的。《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素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因此,心为十二官之主,主血脉,藏神明,其华在面,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