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行星组曲》为例论霍尔斯特音乐风格
以《行星组曲》为例论霍尔斯特音乐风格 摘要:古斯塔夫Gustav Holst Theodor)是20世纪英国音乐复兴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行星组曲》以其高超、大胆又富有理性的创作手法、新颖、独特的构思,确立了他在近现代音乐中的要地位,本文运用多种理论与研究方法展开对其音乐风格的研究,以求更开阔学术眼界和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新知识。
关键词:霍尔斯特,作曲家,音乐风格
一、作曲家及《行星组曲》简介
古斯塔夫Gustav Theodore von Holst)是英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尤以配器精湛著称,具有国际性的音乐风格。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行星组曲》、《耶稣赞美歌》、《节日合唱曲》、《合唱交响曲》、《赋格协奏曲》、《抒情乐章》等。
《行星组曲》完成于1916年,共有七大乐章,每个乐曲以太阳系中其中一颗行星作为标题,并各加有一个富有诗意的、能启发人联想的副题。在《行星组
曲》这部作品中,霍尔斯特注重使用本民族的旋律、节奏和特点,扎根民族音乐,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其他各国的音乐元素,把这些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他的作品体现出民族性、生动性、神秘性的特征,并深刻地反映出较深的文化内涵和他对创作的无限热情。这也是他第一部大型管弦乐作品,即使我们距离太空遥远,但我们在聆听时,靠音响的效果,就把我们的精神、情绪带到其中境界。这部作品以其独到、新颖的思维方式,又富于理性的创作手法,决定了它在近代和声的重要地位。《行星组曲》七个乐章分别是:《火星――战争使者》、《金星――和平使者》、《水星――飞行使者》、《木星――欢乐使者》、《土星――老年使者》、《天王星――魔术之神》、《海王星――神秘之神》。
二、音乐分析
霍尔斯特的音乐是在调性的基础上继续的。跟那个时期同样富于创作的作曲家相比,霍尔斯特更加善于思考,尤其凸显在哲学方面,并表现出了他灵敏的音乐天赋,善于运用别人不常用的一些技巧体现他本人和作品的风格特色。
(一)多调性与传统调性的碰撞
一是传统调性的服从,经常采用一些调性布局手法以此达到强调和巩固某一主题或前后呼应的效果――例如传统奏鸣曲式里再现部的副部经常直接采用主调,被称为“调性服从”,这一手法被霍尔斯特极其巧妙地借鉴运用到了《行星组曲》中。
例1:
此为乐章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它由降B调大号独奏,当再现部的副部主题出来时,由降B调大号的基础上增加了C调小号形成卡农。在调性上说,副部主题在例1的下方纯五度(即下属方向调),它们完全符合了传统奏鸣曲式的两次陈述副部主题调性的布局,将近现代的音乐效果和传统的曲式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二种是传统和声手法中多调性的运用,多调性产生的意义在于无调性音乐出现之前,为音响色彩的拓展又提供了新的出路。
例2:
例2为典型的多调性技巧的运用:弦乐声部的构成是以f为根音的大九和弦,竖琴在低音曲以E为根音的纯五度(E――B)和弦发生了明显的“碰撞”――上述两个根音为极不协和的小二度关系,这种音响效果把主人公内心挣扎、恐惧的心理刻画的栩栩如生。
(二)传统和声的借鉴
在霍尔斯特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高深的创作能力和对作品的把握能力,他完全遵循了既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又同时兼顾本民族优良传统,既引入新颖的创作技法,又保留传统的成分。在这一点上,持续低音的运用可以体现出来。
(三)旋律的模进
在霍尔斯特的作品中,也曾多次出现模进的旋律进行走向,模进是作曲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这样做既节省了主题材料,又起到巩固乐思的作用。在模进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伴随着调式的游离,出现短暂的转调进行(或离调)。这种模进的旋律手法使同样的旋律在不同的高度上严格的重复,同样的音调却有异样的情绪,避免了简单机械原样重复带来的呆滞感,更赋予音乐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乐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
霍尔斯特的作品不完全套用民族音乐风格,作品中时常以较为新奇的手法巧妙的借鉴民族音乐素材;他的创作风格被认为是“传统“的行列,却又充满了现代音乐的特质,展现出超前的思维模式。
三、《行星组曲》中体现的霍尔斯特的音乐风格
(一)多调性的手法
前面提到的传统调性与多调性的碰撞、持续低音的运用、旋律的模进、变化无常的和弦,这些创作手法的运用,都体现的是霍尔斯特的民族风格,这种民族风格又得益于印度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无限魅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创作技巧未被大众接受之前,霍尔斯特对西方音乐创作手法的这一贡献并未得到充分的肯定,而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直到1908年室内歌剧《赛维德丽》以其新奇的音响效果成功出演之后,多调性的手法逐渐形成他的个性特色。
(二)善于运用丰富的民间特色
在实践的道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凝聚力角度浅议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 从债和责任角度看债相对性突破.doc
- 从几个常用系数看数学在经济学中魅力.doc
- 从凶杀案件谈青少年犯罪.doc
- 从创意产业社会性需求看艺术设计专业跨学科教育可实行性.doc
- 从加多宝红罐包装看色彩在设计中应用原则.doc
- 从加强预防与治理腐败角度谈搞好党风廉政建设问题.doc
- 从医疗纠纷原因谈基层医院发展.doc
- 从危险化学品生产验收看安全生产.doc
- 从即墨地区食盒使用看民间传统文化流失.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