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寓意解读艾丽斯·沃克《日用家当》.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寓意解读艾丽斯·沃克《日用家当》

以寓意解读艾丽斯·沃克《日用家当》   黑人女作家艾丽丝 一、房子:家的存在,心的归属 房子被看做是家庭存在的象征和人们内心的一种归属感,《日用家当》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小说的开头就是对房子的描写,作者简单介绍了由泥土建成的地面,院子里栽植的榆树,然后介绍一家人住的三个房间,极言房子的简陋:连真正的窗户也没有,只是墙壁上挖出粗糙简单的洞,活动的窗板是采用生牛皮牵吊着的。作者的描述虽然较为简单,但是从中我们却能够发现几个隐含的深刻寓意。首先房子虽然很简陋,但是从布局来说是较为合理的,可以满足一家人安然居住的需求,我们从院子里郁郁葱葱的榆树和房子的整体都可以想象,主人公在这里居住是比较和谐安定的,而从作者看似不经意描写的院子打扫的干净程度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勤劳,这些都是传统黑人妇女的优良特征。其次,迪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这座房子的不满,母亲甚至认为她会把这所房子毁掉,为什么她不喜欢自己的家?读者通读下去,就会明白这是由于她接受了高等教育,认为这些传统的东西都是落伍的,而且这所房子简陋不堪已经难以适应她现在的身份,因而她和母亲、妹妹在对房子的认同上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为以后母女三人的进一步冲突作了铺垫。再次,房子的存在实际上代表着家的存在,是家人情感维系的纽带。当她们的第一个家被烧毁后,麦琪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因而母亲想要竭尽全力地恢复自己的家,对于她而言,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建筑,而是重新帮助女儿找回自信,找到心理的归属。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母亲改进了房子的屋顶,使得它更为牢固,拥有更强的能力来抵御外来的伤害,在母亲的内心深处,她希望借助这个房子为两个女儿提供更为安全的庇护,也想让她们和自己的心能够紧紧地连在一起。 二、日用品:精神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抗争 作为小说《日用家当》的主题词,日用品的主要作用是寄托人物对于日用品的思念,充当了推动故事高潮的媒介物。文中所出现的日用品都是普通黑人家庭中经常见到的,普通到很少有人会多加注意,但是文中不管是父亲亲手做的条凳,还是迪伊的外婆曾经使用的黄油碟,还有之后出现的搅乳器和搅乳棒,它们各自的出场顺序似乎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也都为小说中最大的寓意――被子做了必要的铺垫。这些日常家当对于母亲和麦琪两人而言,只是寻常生活中必须使用的,单纯地作为一种物品而存在,除了供日用之外,还可以作为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的媒介物。而迪伊则和她们不同,她认为一些年代久远的物品是有独特的价值的,不应再被今人使用,应当专门放置到供人欣赏和把玩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忽略了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看到了物品蕴涵的精神价值,而这种思想是她接受教育后所获得的,实际上就是黑人接受了白人思想概念后也顺带接受了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于是对于自己原来的生活环境甚至与周围的人们开始有了分歧,抛弃或者忘却了本民族的传统和思想观念。 三、百衲被:日用而不知的民族文化记忆 (一)百衲被传统及其文化寓意 百衲被是当代美国文化身份的一个重要寓意,也是历来文学家最热衷使用的黑人美学主题之一,而在《日用家当》中,沃克对其做了充分的展现。百衲被是一种源自英国和非洲的日用品,在19 世纪90 年代之前,当时的美国居民为了抗御严寒,在每年冬天时都会为家人准备四五床厚实的百衲被。小说《日用家当》创作之时正是黑人权力运动发展兴盛之时,当时的绝大多数美国黑人开始重新看待自己的文化身份。传统的黑奴一词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他们开始大肆谈论黑人权力和民族主义等词汇。他们开始试图从非洲故土找寻曾经失落的民族文化之根。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黑人开始嫌恶和抛弃自己现在的名字,认为它们是自己民族痛苦、悲惨历史的象征,大量的人们开始企图通过一些根本不熟悉的非洲名字为自己命名,以实现自我的重塑。但是这些后裔们显然忽略了他们本就是杂交文化产物这一事实,他们除了是黑人也是美国人,先辈们留给他们的遗产不仅包含着黑人的传统,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美国传统,因而如果传承的仅仅是美国遗产,从客观上来说也是对民族历史的不敬,同时还会造成自我的残缺不全。在《日用家当》中,作者借助母女三人对待百衲被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两种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指出了片面继承一部分遗产是肤浅的。 (二)迪伊眼中的百衲被――浅薄的民族文化继承者观点 小说中的两个女儿外表、性格包括生活经历等存在明显的差异,迪伊聪明、时尚,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伶牙俐齿但缺乏同情心。而麦琪老实憨厚,温厚亲切,但是面孔丑陋,走路跛脚。正是这天壤之别的差异使得母女三人冲突不断,始终无法平静。迪伊在思想行为、服饰发型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全盘非化的特征,文中有一段来自于母亲视角的描写,说她在大热天里竟然穿一件极为艳丽的拖地长裙,上面织染着大面积的黄色和橙色,在目前看来,长裙子亮得都能反射太阳的光线了,站在它面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