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及血液成分.pptx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及血液成分.pptx

学习的内容和目的熟悉成分输血的优点及全血输注存在的风险。熟练掌握临床医师和护士在输血中应履行的职责。熟悉输血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熟悉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及血液成分 ——避免输血风险 前言 输血 治病救人 风险 WHO:仅用于治疗可导致病人死亡或使病人处于严重状态而又无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传播病毒性疾病 传播非病毒性疾病 输血反应 输血过程的人为差错…法律法规《献血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输血是临床抢救、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临床输血既安全又有效,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节约用血的措施 杜绝不合理用血 开展成分输血 提倡自体输血 成分输血的概念 采用现代技术和器材把全血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制备成高纯度、高浓度的各种成分制剂和血浆蛋白制品,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进行输注。 成分输血的优点剂量小、疗效显著、浓度和纯度高、针对性强,缺什么补充什么。 安全、不良反应少,最大限度降低输血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的疾病。 易于保存,长途运输、使用方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节约血源。成分输血势在必行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方向,是输血学、输血技术和输血观念的基本要求。目前已把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比率,视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掌握与运用 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成分输血的有关规定为了提高我国输血技术的水平,卫生部规定 三级甲等医院成分输血必须达到70%以上, 二级医院必须达到50%以上(红细胞使用率)。 市卫生局最新规定:要求三级医院成分输血达90%,二级医院达70%。血 液 成 分全血红细胞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血浆(成份分离)冷沉淀凝血因子成分输血的发展 成分输血是现代化输血的方向,是输血现代 化的标志之一 新技术的应用,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为 临床成分输血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全血的使用使用全血的适应症几乎不存在现代输血主张不用或少用全血  全血不全4±2℃ 保存红细胞PLT 22±2℃振荡保存NEU 不超过8h凝血因子Ⅷ和Ⅴ -20℃以下保存输注全血的缺点血细胞和血浆蛋白均不浓、不纯,不能达到一个治疗量。 发生同种免疫可能性更大。 全血或血制品内的白细胞是血源性病毒传播的媒介物。 全血输注导致血源浪费。 全血容量大,不便于贮存和运输。 全血的血浆内钠、钾、氨、乳酸等成分含量高,增加患者代谢负担。循环血与储存血比较循环中的全血含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稳定的凝血因子·因子Ⅴ·因子Ⅷ储存的全血中含红细胞·白细胞·各种蛋白·稳定的凝血因子血液使用全血内所含有效成分均有限,不足一个治疗量 例 1袋全血(400ml)含白细胞输入含有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危害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引起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传播病毒血液制品中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全血是社会资源也是制备血液成分的原料 全血增加患者代谢负担 白细胞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产生危害的原因全血的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白细胞在死亡和崩解时产的碎片和各种细胞(白介素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克隆因子等)难于滤除,许多细胞因子具有强烈的致热作用,其浓度随保存时间延长,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同时,白细胞 崩解时产生的缓激肽,5-羟色胺等其他扩血管物亦不能 滤除,产生输血低血压反应。浓缩白(粒)细胞输注的特点及适应症适应证要从严掌握,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3个或4个条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有明确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骨髓功能估计在短期内能够恢复目前有人甚至认为浓缩白细胞无临床治疗价值浓缩白细胞应用日益减少的原因目前的制备方法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粒细胞粒细胞离体后功能很快丧失粒细胞抗原性强,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制品中常混有大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输注后可导致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白细胞容易传播病毒新型抗生素和无菌层流病房的应用不比输白细胞差白(粒)细胞显著减少病人可注射G–CSF或GM–CSF保存血比新鲜血安全 原因梅毒螺旋体在4±2℃存活≤72小时疟原虫2周失去传染性临床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的目的 补充血容量 提高携氧能力 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 纠正免疫机能不全,提高机体抵抗力 临床成分输血合理输血 输血并非绝对安全,不仅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 应,而且也能传播多种疾病。输血原则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适合输成分血的病人,决不给全血标准治疗 急性失血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