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借鉴儒家思想传播途径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借鉴儒家思想传播途径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要:儒家思想通过学校、家庭、民间艺术等传播途径使其传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些传播途径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对接融合,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主要以学校授课为主,其他多种形式宣传为补充。但在学校教育中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其他宣传形式没有的到充分发挥,儒家思想累积的优秀传播经验对进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播途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经验
一、儒家思想传播途径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其传播途径的影响,儒家思想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传播体系使其遍布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掌握它的内在精髓。(一)通过政府力量建立教学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士”从封建社会制度中得到解放,成为自由流动的社会力量,从事与知识技能有关的脑力活动。“士”周游列国宣扬政治主张,称为“游士”。“游士”本身有知识技能还可起到号召作用,在诸侯混战的军事斗争中成为诸侯们争取的对象。各诸侯发出纳士信号,引游士入其门下,为其效力。[1](P.83)诸侯争斗对“士”的需求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同时私学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自殷周以来,教育都是官府垄断,受教育的人上至天子、太子及其子弟,下至乡遂所举之贤能及侯国之贡士,全是贵族人士。孔子认为教育不是贵族的专利,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不分贫富差别,不论地位高低,不论个人身世,不区别民族、种族,人人都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提倡教育平等。不分长幼,对受教育者不规定年龄,认为学无止境,教育可以是一种终身教育。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想。为了达到思想观点的一致,建立一套“尊正统”的垄断机制,通过修建官学招收学生入学以及选拔基层官吏到京师向博士学习两项措施,大力推广儒学。唐代官学制度得到完善,逐渐形成了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中央官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周礼》、《仪礼》、《礼记》、《尚书》等,地方官学中儒学也是主要学习内容。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使儒家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二)通过家庭榜样教育规范社会伦理道德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伦理道德,蕴含着古人文明发展的精华,积淀成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文化资源。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儒家思想通过榜样作用使其思想精髓广泛地传播在国家乃至家庭中。汉代时儒家思想的精神实质被深刻的渗透到蒙学读物的内容当中,并随着蒙学读本的推广传播到两汉基层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使得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也能受到儒家学说的洗礼。汉元帝时期的黄门令史游所编的《急就篇》是汉代最具影响力的蒙学读物,《急就篇》中介绍和倡导儒家经典的学习“宦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治《礼》掌故砥砺身,智能通达多见闻”。而且指明,为吏必读之书首先是儒学经典。汉代儒学思想是以“忠孝”、“道德”为核心,例如《急就篇》姓名中体现出的儒家忠孝观念,如“桓贤良、董奉德、柘温舒、霍圣宫、程忠信、樊爱君、崔孝让、祝恭敬、苗涉臧、慈仁他、邵守实”。各种孝悌忠义的道德规范,都是儒家伦理道德日常生活化的体现,这些儒家基本的道德观念,蕴含在汉代蒙学读物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了汉代的广大少年儿童,使他们在幼儿时期就受到了儒学思想的深刻影响。[2](P.2)儒学在底层社会的传播、浸润,不断地使民间社会逐渐接受了儒家思想,儒家的价值观越来越普及,逐渐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三)通过民间文艺丰富传播途径民间艺术用表演或文字为载体,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儒家思想,将儒家思想渗透到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之中,使无法接受政统教育的草根阶层人士都可以接受和喜欢这种形式。民间文艺作为儒家思想传播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弥补教育所触及不到的地方,成为儒家思想传播的重要途径。儒家文化重视用音乐传播思想主张,音乐是儒家弟子的必修课,在“六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音乐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用音乐载体推行礼和乐,主张“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尚治民,莫善于礼。”荀子的《荀子[3](P.56)他继承儒家的音乐社会功能思想,认为“乐”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社会道德观能维护社会伦理秩序,进而巩固礼乐制度的统治。儒家经典作品丰富戏曲的内容,使戏曲成为儒家思想传播载体。以戏曲为基础发展成熟的京剧为例,不少演出素材取自儒家经典著作。《新台恨》取材《诗经纲的《左传》更是为戏曲演出提供了不少素材。明末人莫后光为评书创始人柳敬亭的老师,莫后光以“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