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化义务教育公平性考量和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均衡化义务教育公平性考量和策略

均衡化义务教育公平性考量和策略   摘要:正义是教育公平的尺度,它决定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针对的是由外在于个体的因素所导致的不平等问题。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在义务教育中同时并立。从公正的视角看,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实践往往重视一体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忽视权力转换的“暗箱操作”;重视显在的物质资源配给,忽视潜在的精神排斥;偏于资源配给的数据“信仰”,漠视资源获取、转换的能力机制。为避免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流于形式,相关的责任机构应正视和弥补实践中的“盲点”,面向所有儿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公平;正义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3)05―0084-04 生命的未特定化和未完成性往往使人无法依靠特定的图示来实现自我的成长,这便使得人具有了发展的需要和对教育的需求。也因为此,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成为了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而对这种权利的保障和凸显正是教育追求公平性的意味所在。然而,一般意义上的公平所强调的毕竟是标准、尺度的某种一致性和同一性,当用这种公平来衡量某些具体教育问题的合理性时,往往因为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而无法对这些问题作出合理、恰当的解释。艾德勒指出,“正义只是在人类自然需求的基础上要求人类拥有根据自然权利应得的条件平等”。如此,在不顾及存在于受教育者家庭文化背景、经济承担能力、社会关系资本等的差异性的情况下,单纯强调外在公益品的均等或平等,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保障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对此笔者认为,教育视野中的公平往往需要涉及“正义”的尺度。既为正义,便意味着“给每个人的应得而不给予不应得”,这对义务教育而言,即意味着两个约束性的条件:一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性和优质化,包括物资设备、教育经费、教师队伍的优质化,学生来源以及教育权利和入学机会的均等化等;二是对受教育者的不羞辱、不排斥。这两个条件的满足,也即确保了义务教育追求均衡发展的公平性和正义性问题,也进一步表明,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并非指向所有领域的均等化,而是在尊重个体自然的、生理上的差异性的同时,限制由社会因素导致的地位性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尽管看似简单,然而,一旦将它们视为一种基本的实践原则,并作为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公平性的尺度时,往往会牵涉出更多复杂性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较为典型的问题包括:义务教育在追求公平而合理的均衡化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注意到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它们究竟何以对教育的公平性构成了威胁?为了减少这样的威胁,义务教育又可以实现怎样的均衡化发展? 一、均衡化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考量:重心与盲点 从历时、相对的角度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确获得了不少成效,但以公正的尺度,从共时、绝对的角度看,这些成效背后依然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公平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对均衡发展的惯性认识不无关联。在均衡的制度规定以及实践中,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实质上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公平性。 (一)一体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与权力转换的“暗箱操作” 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不论是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是校际之间开展,最终都被认为是对阶层差异的关注。通常,优势阶层基于较为雄厚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往往更有能力、更有倾向向发达地区和城市流动,而弱势阶层子女则只能集中于不发达区域和农村。鉴于城市学校尤其是好学校拥有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都远远优于农村和一般学校,因而优势阶层子女较之弱势阶层子女更容易升学、进入好学校。也基于这种规律,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弱势阶层子女辍学、学业失败的原因在于教育的经费投入以及由此导致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落后。只要对弱势阶层所在的落后地区投入一定量的物质资源,均等的教育机会就可实现。这往往也是政府设计相应方案的前提预设。 然而,且不说以生存地域作为优势阶层与弱势阶层的分水岭本身就有绝对化的嫌疑,单是将教育质量的差异归咎于物质资源的充足与否这一判断就已经深深掩盖了隐藏背后的阶层文化资本、经济和社会资本的较量和相互转化这一事实。不论政府还是个人,他们对城乡差距的关注,更多表现出的是对某种政策行为如何配置不同资源的关注,而不是对进行资源配置时的社会分析依据和政策导向依据的关注。这样,“权力关系便容易产生宰制与冲突现象”。而总体上处于弱势位置的弱势阶层非但可能无法从资源配置中获取真正的“实惠”,反而默认资源配置中某种权力结构的正当性。 (二)显在的物质资源配给与潜在的精神排斥 不论从政策规定还是从教育实践看,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着眼点基本是围绕教育经费投入渐次展开,而城乡、区域间的帮扶活动和联动计划虽说是对薄弱地区师资力量的重视和保证,然而,不管是围绕教师还是基础教育设施,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实际上存在一个前提假设:弱势群体和社会弱者的教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