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德烈·高兹劳动分工理论
安德烈·高兹劳动分工理论 摘 要:安德烈
关键词:高兹;马克思;劳动分工;社会批判
人的生活需要的丰富多样性和人的劳动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劳动分工。劳动分工由来已久,狩猎时代就存在以性别和年龄划分的原始分工,此后产生了农业、牧业、工业等一般生产性分工。亚当“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互相交易的倾向”{1},劳动分工符合人的天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劳动分工在促进人的能力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导致了人的片面、畸形发展。马克思把研究劳动分工问题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相结合,将劳动分工与人的发展、人的解放等联系在一起。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劳动分工的消极后果被掩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分工理论,揭露和批判劳动分工在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消极后果。卢卡奇不仅注重马克思对劳动分工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过程中积极作用的论述,而且强调马克思对劳动分工的消极后果的批判,提出劳动分工直接导向异化的观点,将劳动分工与异化联系在一起,认为劳动分工使工人变成局部工人,失去了独立生产能力,更加依赖资本家;马尔库塞认同马克思关于劳动分工摧残工人的论述,指出高科技状态下的劳动分工使工人只从事一些单调而无聊的、翻来覆去的动作,变成机器或机器的一部分,被资本主义技术所控制,只能履行一种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满足工人自己的需求,成为单向度的人。安德烈内部批判资本主义劳动分工,认为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目的必然要求实施劳动分工,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主要出于资本主义的控制需要,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的技术,也是一种统治关系、等级关系,拓宽了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研究视域。
一、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对高兹的影响
马克思结合资本主义现实,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批判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给人带来的异化危害。从生产力角度看,劳动分工反映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形式和人类改进生产工具的能力,在生产力有所发展而又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劳动分工是一个必经的历史阶段,能促进人的能力专业化和人类的多样化活动方式的发展。劳动分工在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把人限制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剥夺了至少是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机会,使人“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受到限制”{2}。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人的这种片面、畸形发展变得更加突出。在马克思看来,当社会中存在着强制性劳动分工、私有制、阶级以及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分裂的时候,任何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固定的活动范围,作为人类劳动运作方式的分工,对个人来说却成了一种异己的、对立的力量,成了人片面发展的“罪魁祸首”。马克思结合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说明劳动分工,从生产关系角度考察劳动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揭示劳动分工和社会结构的关系,阐述劳动分工对社会发展及人的个体自由实现的意义。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劳动分工“无非是人的活动作为真正类活动――或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活动――的异化的、外化的设定”{3},劳动分工的本质是作为类活动的人的活动的异化和外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生产力中发现了劳动分工的起源,即“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4}马克思指出,劳动分工和所有制都是生产关系的内容,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两者的内容总是一致的,“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阶段还决定个人的与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5}。在马克思那里,“分工被还原为具有鲜活的具体内容的社会规定性。与分配、交换、所有制……一样,它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客观事实”{6},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形式,因而,“在分工的范围内,私人关系必然地、不可避免地会发展为阶级关系,并作为这样的关系固定下来”{7}。劳动分工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合点,既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杠杆,又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一方面,劳动分工使人的能力获得专门发展,从而增大了人类总体的能力;另一方面,劳动分工把人的活动长期限制在某一种工作上,制约了人从事劳动的内在兴趣和主动性,造成人的个性能力片面、畸形的发展,致使人受到劳动的奴役。马克思强调,劳动分工真正成为人的生命的异化形式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要消除资本主义劳动分工对人的限制,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8}。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不是以财产公有制而是以私有制为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