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谁没有.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病谁没有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就不能仅仅依赖于常规的心理诊断方法,更不能一味等待,期望大家会自己明白过来,再来寻求心理帮助。 第一部分 第13节:心病如何辨症(2)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从源头上研究我国心理疾病的特征,寻找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心理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使那些患了心理疾病却不知道,或不愿面对的病人和家属能够有所认识和乐于接受,使临床医务工作者在诊治过程中多一套思维方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诊和失治。 去伪存真,细心辨别 在国外,心理疾病患者看医生时的主诉通常是直截了当的,如“我近来心情不好”、“我感觉很烦躁”、“我的经济出了问题”、“我的丈夫有外遇”、“没有人对我好”等,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医生警惕,让医生容易入手。 而在中国,我们发现心理疾病患者的主诉却完全不是这样,他们通常说“我经常失眠、头痛”、“我心口痛”、“我吃不下饭”、“我喘不过气”、“我的手发麻了”、“我头昏得不行”等,这些根本与心理不沾边。还有相当多的人就诊时直接使用医学名词或俗语,如“我患了神经衰弱”、“我的植物神经紊乱了”、“我是更年期综合征”、“我是慢性咽喉炎”、“我有心肌劳损”等。患者这样主诉病情,是希望医生能快刀斩乱麻,马上为其看好病,而医生听了这样的话也多半不再考虑,或不想再考虑其他情况,就直接开药了。这就是误诊产生的根源。 心理疾病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它与躯体疾病的概念完全不同。所以,用现代医学诊断躯体疾病的一套方法,如量体温、测血压、化验、X光透视、B超、核磁共振等,不能直接辨别和诊断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的表现复杂多变、飘浮不定,令人难以捉摸,表面看它既像这种病,又像那种病,这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诊断一种症状或一组症候是不是心理疾病,不仅要系统全面认识人的统一性,了解心理疾病的致病特征,还必须理解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心理疾病的表现,结合各种检查和器械的诊断结果,去伪存真,使我们在诊断治疗上少走一些弯路。 从千年遗产中汲取营养 中医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汇聚了几千年临床实践经验,发展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医的理论体系与现代生物医学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既有相通性,也有互补性。 许多深入细致的问题中医看不到,现代生物医学能作出具体回答;而一些现代生物医学无法解释的现象,用中医理论却能 研究心理学和心理疾病,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也不能不懂《易经》。 专家认为中国医学根植于《周易》,最早的中医理论书籍《黄帝内经》就是汲取了《周易》的精华,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协调。 第一部分 第14节:心病如何辨症(3)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的整体观,即“天人合一”。 二是在这一整体中无时不在的运动观,如“阴阳五行”中阴阳的相互作用、五行的相生相克、“气论学说”的升降理论等,认为季节气候、血气流动、情志周转、新陈代谢等的循环往复,无不在运动中产生。 三是建立在整体观、运动观基础上的相对平衡观,“阴阳平衡”就是其精华所在。就人而言,无论是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失调、社会生活的阴阳平衡失调,还是自身的阴阳平衡失调,均会导致机能紊乱,这些都是导致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理论,可以说中医学在宏观上包罗了所有的病症,中医几乎没有找不到的病症,包括心理疾病。《黄帝内经》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了人的统一性,其表现的特点就是形神统一。 中医“五神藏”理论言:“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充分阐述了“心”、“神”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病理关系,认为脏腑功能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心理活动又主宰、制约、影响着生理活动。所以,心理状况可以导致脏腑病变,脏腑病变同样可以产生心神异常。 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学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医学思想,对心理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心理疾病的机理。 ●对部分心理疾病进行了分类定名。 ●提出了一套望、闻、问、切的诊断和鉴别方法。 ●研究出一些心理疏导与中药治疗的方法。如养心安神的甘麦大枣汤,疏肝解郁的柴胡疏肝汤,平肝泻火的龙胆泻肝汤,祛风镇定的镇肝熄风汤等,这些方法至今广为人们接受。 在心理咨询中,相当一部分心理疾病患者,希望心理医生能够用传统医学的观点,对疾病进行解释,这样他们更容易理解。有些患者甚至拒绝用西药治疗,主动提出用中药治疗,因为他们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我想说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心理学与其他学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