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东湖文化资源旅游商品化和其发展思路探析
武汉东湖文化资源旅游商品化和其发展思路探析 摘要: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审美逐渐成为大众性活动,在资本逻辑之下,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化景观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地方文化的旅游商品化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本文以武汉东湖为例,提出了旅游开发应紧扣地方文化内涵的观点,以及“区域整合”、“特色彰显”和“品牌塑造”三者结合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关键词:文化资源 商品化 旅游产品 发展思路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d227)
一、地方文化的旅游商品化
“商品化”是指原本不属于买卖流通和通过货币实行交换的事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化为可买卖和货币等价交换的商品的现象。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当今社会被“物、服务与物质财富的增长和消费”所充斥,在此社会形态里,似乎一切物体皆可用于交换,并以有价商品的形式呈现其价值。地方文化商品化的原因盖因如此。在前现代社会中,文化审美活动只是少数上层人士的权利,“审美活动既是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又是其追求闲情逸致的方式”(李世涛,2008)。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审美逐渐成为大众性活动,同时也成为资本厂商借助审美符号刺激人们消费欲望的重要手段,在资本逻辑之下,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化景观逐渐成为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商品。
地方文化本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生存样态的客观体现,但在消费社会里,人们对地方文化景观的“凝视”使其具备了潜在的商业价值。正如美国学者瓦伦Valene L. Smith)在20世纪50年代所发现的,在好奇心驱使下,游客们来到阿拉斯加,期望观赏和体验当地的爱斯基摩人生活,爱斯基摩民俗也由此成为一种可交换的商品。康乃尔大学的格林伍德(Greenwood)也有同样的发现,他发现西班牙Fuenterrabia地方为了吸引旅游者,会努力设法把当地的艺术、典礼、仪式、音乐和传统等文化资源变成可以销售的商品。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旅游经营者和当地居民来说,游客对地方文化的“凝视”不仅意味着审美需求,而且也意味着商业机会。例如,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在政府、资本、专家和媒体等各方权力的介入下,经历了从衰落到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复兴过程,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资本作用之下,地方文化可以转化为新的商品形式,并通过参与社会交换而实现其价值更新。
二、武汉东湖文化资源的主要内涵
武汉东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中湖,水域面积32.5平方公里。“东湖文化”是围绕东湖这一自然湖泊而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围绕东湖自然地貌而形成的建筑、景观、园林、考古遗址、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以及由它们所传载、所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与审美趣味(周德均、朱声媛,2007)。概括起来,东湖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山水文化资源
东湖风景区内有山峰34个、半岛120多个、山林5500亩,山环水绕、碧波万顷的风景是东湖文化资源的最大特色。早在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袁说友就有描写东湖的诗句:“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瑰丽多姿的自然山水使东湖具有很高的视觉观赏价值。
(二)荆楚文化资源
东湖地处江汉平原,荆楚文化是东湖文化发展的人文基础。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东湖已拥有楚城、楚市、楚天台、行吟阁、沧浪亭、屈原纪念馆等一批标志性的楚文化景观。
(三)宗教文化资源
历史上,武汉最早的寺庙头陀寺、华中名刹宝通寺以及东岩寺、修净寺、小塔寺等都建于东湖附近,其中一些寺庙兼具书院功能,成为文人雅士读书养性的地方,为东湖增添了不少的人文气息。
(四)科教文化资源
东湖科教文化的形成首先得益于近现代武汉大学的兴办和发展,“白墙绿瓦印碧波,书声琅琅伴涛声”,武大的兴办使东湖平添许多书香文雅之气(周德均、朱声媛,2007)。建国以后,环东湖地区又汇聚了华中科技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和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48所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这里已发展为全国闻名的智力密集和科教文化集聚区。
(五)植物文化资源
东湖在植物观赏产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东湖梅园有梅花206种、荷花505种,数量为全国之最,这里同时也是国家梅花研究中心、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有樱花5000株,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区。
三、东湖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景区发展历史,东湖文化资源的旅游商品化建设可采取“区域整合+特色彰显+品牌塑造”的发展思路。
(一)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大东湖旅游圈”
长期以来,东湖风景区存在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区域内各单位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