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父亲严厉与深爱成就女儿于丹
父亲严厉与深爱成就女儿于丹 “学术超女”于丹3岁能认字看书,4岁能背诵《论语》、《庄子》等国学经典,8岁饱览中外文学名著。2006年,她的著作《于丹心得》出版,在国内上市一年销量达600余万册,目前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于丹的成就,离不开于廉这位成功的父亲。
严厉父亲造就好学女儿
于廉于1925年生于沈阳,于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于廉历任北京市行政干部学校教研室主任、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处长、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主任等职。他还曾长期担任万里(万明礼)同志的秘书。1982年,他任中华书局副总经理;1987年,任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
于廉离开万里秘书这个岗位时,有若干个职位可以选择,但他偏偏选择了在当时被视为“既清水又非衙门”的中华书局,理由是他对国学的热爱和对女儿的疼爱。
于丹于1965年6月28日出生于北京,一出生就赶上“文化大革命”。当时,父母双双被下放到农村,于丹和外婆住在北京一个旧四合院里。外婆是大家闺秀,1920年就上了张之洞办的女子师范学校,学养很深。于丹3岁前,她用卡片教于丹识字、背诗词。所以,于丹3岁时就能看书认字了。
于丹说,那时,父亲给她的印象就是严厉――黑框眼镜,花白的寸头,沉默,很少笑,手里似乎永远捧着一本书。
于廉认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首先要有学识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于是,于丹3岁时,于廉便让女儿练字,而且要她学习欧阳询的字,因为只有从间架结构练起,才有可能把字练得标准。于廉认为《论语》、《庄子》可以反映中国人做人的基本态度。于是,于丹4岁时,就被父亲要求读《论语》、《庄子》等国学经典,而且要做到理解、背诵。
于廉还在生活中让女儿学国学。他让女儿接触和亲近仁德君子,以此来熏陶其心灵。他经常带于丹去和一些国学大师交流,让她从小感受大师的学识与修养。一次,父亲问于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数一数,这里有几个是你的老师?”于丹经常数出2.7个、3.4个这些带小数点的人数来。于廉就问她为何带小数点。于丹回答:“因为有的叔叔会大声说话,有的叔叔会随地吐痰。”大人们笑了,表示要“君子慎独”。
于丹8岁的时候就读《红楼梦》、《西游记》、《西沙儿女》,还囫囵吞枣地看《人间喜剧》、《悲惨世界》等大部头中外文学名著。她这么小就整天抱着大部头的书读,邻居感到很惊讶。父亲哈哈一笑,开明地说,只要女儿喜欢读就让她读,慢慢就懂了。
除了读书,父亲也带于丹去读世界。于丹3岁那年,春暖花开时,父亲带她到北海公园,指着枝头的杏花问:“为什么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你看这花闹吗?”于丹说:“不闹啊。”爸爸把她扛起来,让她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围着杏树转着圈儿跑,边跑还边问:“你看花闹了吗?”于丹兴奋地说:“闹了、闹了!”父亲放下女儿说:“你说,为什么这句诗不写春意开、春意放而写春意闹?因为人动起来,它才是闹的。”
于丹上小学一年级时,一天她放学回家问父亲:“老师在课文里有一个形容词说麦浪,是什么意思?”为了让女儿理解其意,父亲带着她坐上长途汽车,经几次转车终于在郊区找到一片麦田。看着一望无际的麦子随风起伏,父亲对女儿说:“你看,这就叫麦浪。”这些场景让于丹记忆深刻。
深沉父爱成就女儿的辉煌
于廉严厉的外表下隐藏着深沉的父爱。
于丹出生那天,产房外的于廉特别高兴,酷暑天骑上自行车满街转,最终买了一个少女头像。那少女塑像是六边形基座,回到家,他用蝇头小楷在基座的一面记下女儿的出生日。以后,女儿上小学、中学、大学,他都要将时间、地点记载在每一个侧面,将自己深沉、内敛的爱倾注在小小的塑像之上。
于廉希望女儿能“坐拥书城”,他一有时间,就领女儿逛书店,给女儿搜罗各种小人书。他下放到农村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每星期都寄一箱书给女儿。于丹的妈妈因此曾数落他,说他都买重复了。比如7个版本的《红灯记》每个版本他都买一本,他解释说“这是电影的,那是手绘的;这是程十发画的,他画的要看”。因此,于丹够奢侈,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看书已经可以挑版本了。于廉也因此会和于丹讨论,哪个版本画得最好。
于廉喜爱诗歌,诗歌是家里的一种生活方式。受父亲的影响,于丹对唐诗宋词有浓厚的兴趣。后来在报考研究生时,她希望选择唐诗宋词研究。对女儿这一想法,父亲不认可。他对女儿说:“你学了唐宋,那么,元明清学下来顺流而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魏晋以上你倒推是推不上去的。建议你报先秦。”于丹经过认真思考,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报考了“先秦两汉”的文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于丹发现家里的书架上总有一些变化,取书比较方便的那一格书架上,经常摆放着她最想看的新书。她还发现,这些书跟自己的课程进度基本吻合。比如某段时间她在潜心学习《论语》,在这一格书架上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