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代艺术中异教侵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当代艺术中异教侵入

西方当代艺术中异教侵入   生活本身替代了艺术,具体之物―直接的情感成为了意义的源泉和意义的给出者。 在此,阿布拉莫维奇完成了对于一种在当代世界中所缺位了的神格的僭越。 它带来的结果并非人类自身价值的扬升,而是人类自身价值的自动下滑, 一场琼瑶肥皂剧的情感桥段情绪喷涌被放置在了当代行为艺术的颠覆, 被当作艺术这一人类高度强烈精神生活的价值所在, 这显然不是一种上升。 不要对着偶像膜拜。不要在俗世求神通。 ―摩西 致命的环节,发生在三千多年前。当愤怒的摩西目睹犹太人对着泥塑的金牛膜拜,他无可避免地愤怒了。 摩西所反对的不仅仅是将动物当作神物,他所振恐和警醒在于一种根本性的危险,在于将神当作任何一种可以看见、摸到的具体之物。换言之,摩西坚信,神是永远都不在场的。神与这个具体可见的现实世界是截然分离的。任何将这个可见世界中的某物、某人当作神或者意义的直接在场,都是一种蒙昧原始的拜物教对于属灵的神性的僭越。这一僭越,将带来人的世界全面的变乱。 因此,所有开始于耶路撒冷的信仰所面对的都是一片形象上的空白。无论是犹太教、基督教抑或是伊斯兰教,他们的教堂中都排斥和反对任何形象之物在礼拜所朝向的位置上出现。任何将存在的本源当作某种具体之物,具体之人的在场的,都是危险的多神教和拜物教,是以此岸魅惑对于存在根基的篡夺。这便是正统的西方犹太教-基督教传统所设立的神的位格与世界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生命以及生活乃至世界的意义的给出者是不在场的。一旦,人类将某种具体之物、之人放置在这个意义给出者的位置上,便是对神的位格的僭越,它的后果是人类价值的自行废渎,它在现世的形象便是偶像崇拜与媚俗。 事实上,从架上绘画到实物装置,现代艺术已经经历了一次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是从犹太教-基督教阵列跃向了东方多神教拜物教。1913年,当杜尚将一个自行车轮子倒置在一把圆凳上作为一件艺术品展出,这一行动其实彻底取消了意义与现实世界的分离。正如我们在整个西方世界的文明观念中所能观察到的,实体(意义)与现象世界的分离,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根基和脉络。从柏拉图直至康德、黑格尔,在人类感官知觉之外存在某种抽象的存在本体,某种客观精神的观念和信仰是一以贯之千年不变的。因此,真正恒久的不是现存的具体之物,不是那些我们肉眼所能见的现象,而是某种抽象之物,是具体之物即使消灭之后依然会长久存在的某种存在。以柏拉图的口吻说来,是“就它本身,只靠本身,万世不易,惟一一个。”(《会饮》);以黑格尔的看法,人类抵达此种恒久存在之唯一本身的途径有三,一是宗教,二是哲学,三是艺术。 在宗教中,人通过直接的信仰将自己给出托付于神―永恒的存在本体。在哲学中,人通过对自身生活和世界的反思,将整个世界所生活的历史把握在一种精神活动之中,从而获得历史背后恒久运行的精神本身。在艺术中,人通过将具体之物通过符号刻画保存为某种形式化的图形(以柏拉图的说法,恒久不变的理念就是世界的普遍图示),来超越具体之物,以迫近存在本体。这第三条,并非黑格尔论述艺术时的原话原文,而是我本人的理解和表述。 当然,艺术并非是简单的对具体世界的工程图式,就如同柏拉图所说的,地上有各种各样的床,天上只有一张完美的床的理念图式。艺术中被固定恒久留存下来的并非抽象图式,而是一种感受性的积聚。在此,我们可以回溯马塞尔一种突如其来的敞开,在一座拐弯之后转而不见但不经意间从某个角度又忽然出现的教堂塔尖,一颗树背后的某种秘密,一幅荷兰小画派的土墙色彩的微妙变化所带来的暖意和濒临死亡的感觉。其中马塞尔认为有生活恒久存留的秘密在。这秘密是―第二次出现。 当我们在这个感官所能触及的世界第一次感知到时,那所触及的绝不是事物的根本。而只有当事物消逝,但我们在某些偶尔不可预见的机会中几乎不可避免地猛然触及某个塔尖、某棵树、某堵墙垣所带来的因素时,我们应当说可能遇到了某种恒久不变之物。这就是存在的秘密所闪现的光。这再次地到来、再次到场(re-present),便不再是这个具体可见世界中的现场(present),而是一种表征性的再现(representive representation)。正是在这种与具体之物直接在场的分离,在一种指向性的表征再现中(不是第一眼看到的塔尖,而是被恍惚的回忆和瞬间重现所交叠的塔尖,不是正面看到的树木而是被一个孤僻的男孩沉思默想的树之背面,不是美术馆就在眼前的墙壁而是被画在画布上的被颜料演示再现的墙垣形像),人类的意识才可能获得一种指向稳定的、乃至恒久性存在的可能与能力。 在这里,我们或许能分辨清楚杜尚把现成的自行车轮子当作艺术品时,真正发生的是什么?这是与传统西方架上绘画以及雕塑这些表征性活动发生的彻底决裂。那个现成品自行车轮子永远是具体之物的在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