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钻石》中美国梦破灭
论《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钻石》中美国梦破灭
摘 要: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大多数作品都和美国梦紧密相关,它赋予传统的美国梦以爵士时代的节奏和内容。本文就其短篇小说《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中对美国梦的描写,分析美国梦发展历程,揭示其破灭的必然性。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破灭
中图分类号:I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200-02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的代表人物,虽然创作生涯充其量不过二十年,但却留下了四篇长篇小说和一百六十多篇短篇小说。作为美国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和“编年史家”,他栩栩如生地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气息和感情节奏。更重要的是,在沉湎其中的同时,他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酒醒人散”的怅惘,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用凄婉的笔调书写了战后“迷惘的一代”对于美国梦幻灭的悲哀。虽然菲茨杰拉德最出名的作品是他的长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他众多的作品中虽有平庸之作,但其中的上品绝对是美国短篇小说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创作于1922年的《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以下称《钻石》)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小说的主人公约翰?昂格尔出生在中西部城镇的小商人家庭,家族生意的收入勉强能让他去读富家子弟的预科学校,在校期间结识了富有却很神秘的同学珀西?华盛顿。当约翰接受了珀西的邀请,去他家度暑假时,一次踏上“黄金国”的奇幻之旅开始了。起初,约翰还以为自己掉进了一个豪奢的梦境里。纯金的墙壁、钻石天花板、象牙回廊,更不可思议的是,一整座山都是钻石,一块完整的、毫无瑕疵的大钻石。约翰享受了无尽奢华,连爱情都不期而至,但很快他就觉察到了危险。华盛顿家对外人从来只许进不许出,因为钻石矿的消息一旦泄露,事情就不可收拾。约翰一定会被杀死,就像那个五金批发商的女儿一样。只是因为偶然的运气――逃跑的意大利人带来攻击机队,把整个钻石山炸毁,他才逃出生天。表面上看来这只是个童话般的奇幻故事,但隐藏在其背后的正是菲茨杰拉德惯用的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一、美国梦的内涵和演变
所谓的美国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自由、平等、民主,渊源可追溯到早期欧洲移民到北美新大陆开辟新生活的时期。他们当中许多人认为,新大陆代表了人类最后的希望。纵观美国早期历史和相关文化作品,我们可以认识到早期美国梦是对一个基于平等、正义和自由国度的向往。而狭义上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经过不懈努力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经济上或是物质上的成功。美国梦的首个提倡和体现者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同时也可以说是美国梦的完美诠释者。他编写的《穷人理查年鉴》是美国历史上最早宣扬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美国梦精神的畅销书,他的自传更是一本具体教诲如何实现美国梦的教科书。而后来的马克?吐温,无数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都使用过这个字眼。在舆论界的大力宣传下,美国梦成了无数普通民众深信不疑、执着追求的理想,同时更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维护社会制度的重要精神力量。
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更是大行其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元气未伤的美国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整个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对货币的准宗教狂热丝毫不亚于现在中东的原教旨主义者。好莱坞的电影,《花花公子》的裸体女郎,街头广告牌的煽动口号使得无数民众醉心于追逐财富和享乐。尤其是年轻人,醉心于在这个全新的世界憧憬无限的机遇,憧憬一个完美得令人窒息的伊甸园,然后坐着硕大的肥皂泡飘然飞越大峡谷,在某个睁开眼睛的早晨抵达满是黄金的海岸。可以说这时的美国已经彻底抛弃了富兰克林所提倡的勤俭奋斗的道德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冷酷的机会主义和对金钱、享乐的崇拜。菲茨杰拉德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的《钻石》,不仅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而且预言了这场盛大梦境的结束和随之而来的迷茫和苦涩。
二、约翰?昂格尔的美国梦
主人公约翰来自于一个偏远小镇海地斯,当地流行的那种纯朴的虔诚,是以真诚崇拜财富和尊敬财富为第一信条的。这种信念很早就在他身上打下了烙印。当他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去外地求学时,他的发愤图强的寻梦之旅也就开始了。他本能地艳羡那些家境富有的同学,努力与他们打成一片。即使同学的父亲拿他的故乡打趣,他也能强迫自己应声附和。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一个人越是有钱,我就越喜欢他。”所以当他在珀西家见识了无尽奢华之后,他对财富的敬仰就完全流露出来了。他开始享受这种由金钱带来的难以言述的、梦境般的奢华生活,并视之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美国梦不仅仅包含了对财富的极力追求,还有另一方面即对爱情的追求。约翰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