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帝宠儿》中风言和风语功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上帝宠儿》中风言和风语功能

论《上帝宠儿》中风言和风语功能   【摘 要】《上帝的宠儿》是一部著名的探讨人类心理状况的戏剧,风言与风语这两个角色的运用是该剧的一大显著之处,并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戏剧形式创新。风言和风语虽然在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连个具体的姓名都没有。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使整部戏剧情节变得协调通顺,同时极其丰富的展示了萨列瑞的心理世界,刺激了他心中隐藏的原罪。 【关键词】情节;戏剧形式;心理;原罪 《上帝的宠儿》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彼得1979 年在伦敦首演, 盛况空前, 轰动一时,在英国获得“晚间标准戏剧奖”和为年度最佳戏剧所设的“剧评奖”。由此剧改编而成的电影《莫扎特之死》在1984 年获得8项奥斯卡奖, 引起世界各国观众的巨大反响。在戏剧评论以及戏剧鉴赏中,人们往往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戏剧的舞台效果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上。偶尔有人涉足剧中角色的分析时,却又只垂青于主角在剧中发挥的作用,很少有人愿意花费笔墨来研读那些微不足道的角色。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色,才使得一部戏剧看起来韵味无穷,以至流芳千古。对《上帝的宠儿》来说,已经有过多的人将精力投入到与电影剧本的对比研究中去。James Berardinelli详尽而系统的论述了电影剧本与彼得?谢弗原著之间的差别及优劣,但他还是将精力主要集中在电影剧本上,从音乐、场景以及剧本改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释。John Russell Brown在《A Short Guide to Modern British Drama》中认真地探讨了莫扎特其人与萨列瑞之间的真实性关系。虽然这种研究颇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但笔者认为其在文化价值上似乎有所欠缺。而所有这些研究文献似乎都在刻意的回避着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风言和风雨(the two venticelli)在剧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两个看似无关轻重的角色在剧中其实担当着不可忽视的功能。 一、协调了情节 情节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西方,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戏剧情节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就确定了情节在戏剧中独一无二的作用,他认为整个悲剧艺术的成分包含六个方面,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六个成分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伍蠡甫:20)情节决定了一部戏剧成功与否。 《上帝的宠儿》全剧情节紧凑,故事结构完整,毫无滞涩之感,这要归功于风言和风雨这两个角色。第一幕共有十二场,风言和风雨出现在其中的七场,尤其是某些场次的人物只有萨列瑞和风言风语。假如彼得城市开音乐会,这个消息对全剧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文揭示出莫扎特的到来威胁了萨列瑞的地位,使其心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莫扎特由此成为他和上帝斗争的牺牲品。 风言和风雨使全剧变得更加真实,这也是情节的一个基本要求。如果剧本虚假荒谬,经不起推敲,观众必然拂袖而去,嗤之以鼻,这对剧作家和作品都是一场灾难。因此,剧作家在安排情节时,不能违背现实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原则。对于《上帝的宠儿》这个剧本来说,没有角色可以是全知全能的,但萨列瑞在剧中对莫扎特的情况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得归功于风言和风雨,他们四处打探,时刻向萨列瑞汇报消息。他们的存在消除了情节的无理性,使虚构的情节更加真实可信。 二、展现了萨列瑞的心理世界 《上帝的宠儿》是一部出色的心理剧,在开场之时,萨列瑞是一个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之人。除了妻子之外,他从不与其他女人发生丝毫纠葛。与此同时,他全心全意侍奉上帝,只祈求上帝赐予他音乐才华。但莫扎特的出现带给他沉重的打击,使他变得怒不可遏,最终走上了罪恶的道路。他的妒忌不仅毁灭了莫扎特,也毁灭了他自己。尽管彼得?谢弗没有明确写出是萨列瑞亲手杀死了莫扎特,但他通过风言和风雨展现了萨列瑞的心理世界,表明了他对莫扎特的死负有责任。 在剧本中,彼得言人。两种矛盾的思想在他大脑里不断纠缠,风言和风雨不断地激发萨列瑞的嫉妒和愤恨之心,最终导致了萨列瑞走上了毁灭之路。 三、体现了原罪 萨列瑞在剧中多次提到他和上帝做的交易,这不由得使人将剧本与基督教联系到一起。众所周知,亚当和夏娃在上帝的恩泽下,拥有不朽的生命,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伊甸园里,但他们在蛇的引诱下偷食了善恶树上的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这是人类犯罪的开端, 也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 故称为原罪。”(孙丽丽:86)这种罪从此代代相传,成为万恶之源,包含骄傲、嫉妒、偷窃、贪婪、愤怒、谋杀等一切罪行。 在《上帝的宠儿》中,风言和风雨激发了潜藏在萨列瑞内心深处的原罪,最明显的就是嫉妒和愤怒。与上帝做了交易之后,萨列瑞成为维也纳最年轻有为的作曲家,但风言和风雨随后告诉他莫扎特四岁的时候写了协奏曲,五岁写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