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舞蹈承载中国美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古代舞蹈承载中国美学

论中国古代舞蹈承载中国美学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代舞蹈为载体,论述了由唐至清,人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唐的重“情”渐渐转变为宋的重“理”,最终又演变为明清的重“趣”的历程变迁。 关键词:中国;古代;舞蹈;美学 与古希腊不同的是,中国大陆拥有着广阔肥沃的土地,人们只要勤劳的耕种,或多或少都能从大自然那里获得它的恩赐。由此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们则认为,谋求生存的关键主要在于顺应大自然劳作;大自然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所以,在中国的土壤上也就诞生了“天人合一”这一美学思想。那么,在“天人合一”旗帜下的中国美学于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都经历过哪些流变呢?本文就将以中国古代舞蹈为依托来浅谈这个问题。 1先秦时期 在先秦,巫术祭祀的活动比较多,于是作为祭祀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巫舞也同样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是楚国屈原的《九歌》。有学者将《九歌》分为三类:祭歌、恋歌和挽歌。其中《东皇太一》和《礼魂》属祭歌;《国殇》属挽歌;其余八篇都属恋歌。并且《东君》与《云中君》是一对,《大司命》与《少司命》是一对,《湘君》与《湘夫人》是一对,《河伯》与《山鬼》又是一对。东君“心低徊兮顾怀”,云中君“极劳心兮忡忡”,湘君“隐思君兮悱恻”,湘夫人“荒忽兮远望”,大司命“愁人兮奈何”,小司命“荪何为兮愁苦”,河伯“日将暮兮怅忘归”,山鬼“思公子兮徒离忧”……无不表现了自然神真挚感人的情思。因此,我们不难体悟,尽管《九歌》集中彰显的是“楚人精神”,但它这种寄情于自然的艺术表现思维不也影射了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吗? 2汉代 汉代,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舞蹈在这样良好的条件下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当然,当时盛行的黄老之学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舞蹈的发展。 首先来看《盘鼓舞》,它是汉代比较普及的舞蹈,特征是舞者踏盘、踏鼓而舞。其动态纵驰舒缓,犹如风送流云,又似天空中的点点繁星。这种象征性极强的表演无疑展示了汉代人“天人交感”、“两界混成”之宇宙观与星象意识。还有在此时期的《总会仙倡》舞,它是以音乐歌舞表演仙人仙兽的一组节目,人们把自己装扮成动物的样子,用舞蹈的形式创造了一个仙人仙兽共舞、天上人间同乐的和平幸福的理想场景。在这里,人的世界与神的世界不是在伦理思维中而是在艺术幻想中,保持着直接的交往和复杂的联系,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朴实纯真的神仙境界。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总会仙倡》集中体现了汉代的社会主流意识――神仙幻想,同时也折射出了汉代人对人生永恒的希冀与追求。 3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战火频繁,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许多人深为生命的短暂而感到忧虑,渴望延年益寿甚至不老成仙。并且,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玄学大受欢迎,成为人们发泄对现实不满的情绪的渠道。通过舞蹈,我们就可对这些人文思想窥见一斑。如魏晋南北朝的《白?舞》,它是清商乐舞的著名代表作,以舞袖为主要特征,舞姿轻盈飘逸、柔婉流畅。晋《白?舞》一诗就有写道:“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双袂齐举鸾凤翔,罗裙飘飘昭仪光。清歌流响绕凤梁,如衿若思凝且翔。”的确,《白?舞》确实以“轻躯徐起”、“双袂齐举”的姿态以及“体轻”、“云行”的动势,营造了“羽化登仙”的意象,自然的传达了人们渴望脱离尘世、成道成仙的情感意绪。这不能不说,在某种程度上它带有道家思想的影子。 4唐代 唐代,其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都很强大。人民思想开化,知识分子充满自信。整个社会处处昂扬着生机与活力。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中国舞蹈也可谓走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舞蹈式样多,种类全,分类细,皆为历史所不能及。那么在这里,本文只选取与论题有关的舞蹈现象及舞蹈作品进行分析。那时的贵族阶层人士一般都受过良好的音乐舞蹈教育,宴享中人们往往以“情”即兴歌舞相互交流。如《回波乐》,歌舞过程中有邀舞和劝舞的程序。这说明它是一种按一定规则轮流作舞的宴集歌舞,兼有礼仪性和即兴性,是当时人们相互交流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除此,人们随意起舞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武则天时代的杨再思,在一次宴集时有人说他长得像高丽人,他很高兴,于是便反披紫袍跳起了高丽舞。还有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也爱在酒酣之时即兴舞剑作歌,从而抒发情怀、以言心志。 与此同时,由于唐代发展繁荣,人民思想开化,整个社会的包容性强,所以在此时期,儒、道、佛教思想也是并行不悖。唐代的寺院就经常有乐舞表演,举行乐舞供佛时,也会选用一些社会上优秀的乐舞百戏节目。像《花舞》、《四方菩萨蛮队》都是这样的节目,且都兼具宗教功能和娱乐功能。唐代的佛教舞蹈也常反映在敦煌石窟壁画中。所有伎乐壁画中,飞天伎乐的舞蹈动势最美,且不同时期的飞天形态风格迥异。而所有这些体势动态,实际上都是我国远古图腾崇拜中龙的形态――飞天的动势表现出龙的无限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