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华书局《中国历史》 七年级教材培训讲座.pptVIP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华书局《中国历史》 七年级教材培训讲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华书局《中国历史》 七年级教材培训讲座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 七年级 教材培训讲座 中华书局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历史(七~九年级) 总体介绍 七年级使用《中国历史》七上与七下 八年级使用《中国历史》八上与八下 九年级使用《世界历史》九上与九下 一、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体现课改精神,贯彻新的教学理念 力求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体现初中教材的特点 二、建构新的教科书体系 1 采取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体系 2 每课的基本结构 导入 正文 图表 课文活动设计 注释和注音 3 活动课 4 附录 三、新教材的几个突出特点 以主题呈现的方式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 体现时代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内容设计有层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强调知识的交叉运用 (1)引导学生进行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 (2)体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注重教材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装帧设计以实用为主,兼顾美观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教材介绍 一、课时安排 教科书19节正课,每课教学为一课时。 其余课时由各地各校灵活掌握,包括19节正课和3节活动课,以及讲述乡土教材或民族史教材、校本教材等。 二、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的体系 根据中国古代史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自古至今地讲述历史; 同时围绕表现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又适合中学生特点的主题进行叙述。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3)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或社会的变革(4~8)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9~14)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15~19) 三、每课的基本结构 导入部分 课文 阅读课文 参与园地 思考与讨论 阅读广场 历史小常识 历史大视野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 公元前三千多年,西亚的两河流域和非洲的埃及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呈现出文明的曙光。 遍布中华大地的原始文化遗址以及由多种图腾组合成的龙形图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早期文化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和阶级逐渐萌芽。 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尧、舜、禹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这一时代在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炎帝和黄帝作为先民的杰出代表,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内容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第2课 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内容标准 简述河姆渡、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内容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出现。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飞跃,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礼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 夏朝在基本保留氏族血缘纽带的情况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将血缘关系融入国家统治,对凝聚宗族、稳定等级秩序、维系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各诸侯国大力发展生产,掀起竞相改革的风潮。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与夏商西周同时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和流域的居民,也创造出光辉的古代文明。春秋战国时期,欧洲希腊、罗马文明高度发达,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内容标准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第5课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内容标准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第6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内容标准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 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 内容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