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单季晚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和原因研究.doc

2013年单季晚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和原因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单季晚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和原因研究

2013年单季晚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和原因研究   摘要 稻纵卷叶螟在当地单季稻可发生4代,2013年分蘖期发生偏轻,中期持续偏重,穗期危害较轻。主要原因是:迁入代迁入早、蛾期长、高峰蛾量少为偏重发生奠定基础,气候条件是形成偏重且未大发生的主因,生育期提早减轻了单季稻后期受害,但危害轻重的主要因素与单季稻剑叶抽生迟早及功能叶老健度直接相关。从时间上看,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是当地单季稻的关键防治世代。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单季晚稻;发生特点;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35-02 稻纵卷叶螟是绍兴水稻地区主要害虫之一[1-2]。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也出现相应变化,由原来双季稻区变成单季稻区,由插种栽培改为散直播栽培,加上氮肥用量水平较高、单季稻生育期介于双季稻之间有利于稻纵卷叶螟集聚,使单季稻成为稻纵卷叶螟主要繁殖田和重点危害类型,常年有1~2代呈现重发趋势[3-4]。为掌握当前稻纵卷叶螟在单季稻的发生特点,指导农户科学合理地控制危害[5-7],研究人员在2013年对稻纵卷叶螟开展了系统监测,现将当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偏重发生原因分析如下,以供参考。 1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 1.1 分蘖期发生程度偏轻 2013年第三(1)代稻纵卷叶螟迁入早、蛾期长,但高峰期蛾量不突出,田间6月15―17日出现幼虫盛发期,平均百丛稻幼虫发生量27.1条,多于常年同代。但因低于分蘖期百丛稻幼虫40条的防治指标,仍然不用防治;稳定期考查,卷苞率只有3.1%,属轻发生世代,由于不进行防治,该代残留虫量比上年增加。 1.2 拔节后发生程度持续偏重 在单季稻普遍进入拔节期后,于7月6―8日、7月16―18日、8月4―6日连续出现2个幼虫主要高峰,根据单季稻病虫观察圃调查,2013年第四(2)代稻纵卷叶螟百丛虫量达270.4条、卷叶率达41.9%,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百丛虫量达430.3条、卷叶率达44.5%。区域间、田块间存在虫量较大差异,如面上同一农户同一杂交秧苗不同种植区域的机插单季稻,严重田块百丛虫量高达849.5条,一般田块百丛虫量仅126.7条。由此可见,2013年单季稻拔节至孕穗期的稻纵卷叶螟重于上年和常年,属于偏重发世代。近3年单季稻观察圃(不防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见表1。 1.3 穗期有卵无虫危害轻 2013年,当地单季稻始穗期为8月30日前后,而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高峰期为8月20―28日,主峰期单位面积平均蛾量在780头,8月26日调查,单季稻百丛稻卵量达180粒,仍具备中等发生基数。但穗期调查,幼虫极少,功能叶基本未见卷苞刮白,危害极轻。 2 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原因 2.1 迁入代早而长为偏重发生奠定基础 2013年南方稻纵卷叶螟成虫于5月28日开始迁入本地,全代成虫期长达22 d,迁入期比2011、2012年分别提早11、12 d,是近10年来迁入最早的年份;稻纵卷叶螟迁入早、盛期长,加上幼虫发生量不达防治标准而不开展防治,为本地虫源积累、增加下一代发生量奠定了前期基础。 2.2 气候条件是程度偏重但未大发生的主因 2013年6月,梅雨季雨日雨量较多,有利于迁入代稻纵卷叶螟繁殖生存,7月1日开始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和局部雷阵雨天气,促进了本地虫源的生长发育和加速转化,使单季稻拔节孕穗期2个世代的稻纵卷叶螟发生期提前,加上外地虫源高峰迁入,导致内外虫源混发,成虫峰次增加,盛发期拉长,虫源集聚明显,从而使稻纵卷叶螟在拔节孕穗期形成偏重发生态势。但8月上中旬持续出现40 ℃以上的高温天气,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孵化与发育、成虫迁飞与田间均衡分布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田间发生差异大、没有形成全面大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 2.3 生育期提早影响单季稻后期危害程度 2013年,在单季稻生长中后期,由于气温持续较高,促进了单季稻生长发育,剑叶抽生期普遍早于常年。由于生育期提早,功能叶老健度强于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的卷苞能力,从而影响其卷苞生存,使单季稻后期处于较轻危害程度。相比之下,双季晚稻由于生育期迟于单季稻,第六(4)代稻纵卷叶螟百丛稻幼虫发生量76条,卷苞白叶率达49.8%。由此可见,水稻后期稻纵卷叶螟危害轻重与生育期迟早存在较大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一年来观察认为,在本地单季稻上稻纵卷叶螟年可发生4代,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单季稻生长中期重于前期和后期。一般第三(1)代迁入量不突出,往往不防治而促使本地虫源上升;第四(2)代和五(3)代由于本地虫源与外地虫源混合发生,1个世代往往形成2~3个发生高峰,导致盛发期拉长,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